正文

13 思前想后,不如立即行動

大腦活用學習法 作者:(日)茂木健一郎


那么,要想讓自己和學習融為一體應該怎么辦呢?

剛開始學習時,最大的障礙是心理障礙。

我做家教和學習班的老師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習不好的孩子都抱有“自己不行”、“即使努力也沒用”的想法。

比如,下個月要考試,必須學完某本教材時,孩子們很容易產(chǎn)生“自己受控制了”的不滿或者“要是考不好的話怎么辦”的不安。

這些都是學習的障礙,抱著這種不滿和不安,即使學習再認真也沒有效果。不僅如此,孩子們可能還會產(chǎn)生“以前一直都沒怎么努力,現(xiàn)在不學習的話……”、“還是從明天開始好好學習吧”之類的想法,越這樣想,孩子對學習的抵觸感和厭惡感就越強,障礙就會越大。

另外,制訂學習計劃的時候也需要注意這一點。一般來說,制訂計劃是有效學習的方法之一??墒牵袝r候計劃本身也會成為學習的障礙。

明明可以立刻開始學習,可是,如果太重視計劃的話,會發(fā)生“不制訂計劃的話就無法學習”的情況,這樣會給學習帶來不利影響。

另外,大家從坐到桌子前,整理桌子上的東西到進入學習狀態(tài)是否會花很長時間呢?其實,真正開始學習之前,做一些亂七八糟的準備工作的人很多。

這也是心理障礙之一??朔@個心理障礙并不難,想學習的時候,馬上開始就行了,開始學習的那一瞬間就集中精力。對生活在繁忙的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來說,這種“瞬間專注”的學習方法很有效。

每天起床的那一瞬間,我就開始著手工作。醒來后,我先打開電腦閱讀郵件,然后寫博客、閱覽論文。

從小時候開始,只要我決定開始學習就立即行動。坐在椅子上翻開書的那一瞬間,我就會投入到學習中去。

任何人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都很難竭盡全力。做到一半遇到障礙時也很容易產(chǎn)生“一切都完了”的感覺,從而受到不安感覺牽制。

可是,即使不擅長、即使做不好也要強制自己做下去,這一點很重要。

要想使“瞬間專注”成為習慣,把自己放入固定的程序中是很重要的。

比如,開始策劃一項新工作的時候,準備工作都是固定的。首先通過在電腦上檢索關(guān)鍵詞或者去圖書館查閱相關(guān)書籍獲得資料,然后編輯成自己的策劃方案。把自己放入任何固定的程序都可以,哪怕像體育選手那樣最后系鞋帶、跑步的時候先邁右腳等簡單的程序。

對我來說,剛睡醒就寫博客是我一天的助跑階段。通過寫博客使大腦作好準備活動,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這就是我的程序。

除此之外,保持沒有看完的書和資料處于打開狀態(tài)、經(jīng)常整理大腦里的信息等也是很好的方法。想要提高專注力、轉(zhuǎn)換思維的時候,我還會聽音樂。

比如,寫一本新書的時候,我會聽格調(diào)比較高的音樂,如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想要使心情高漲的時候,我會聽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想要放松的時候,我會聽《淚眼重重》、《鳥唄》等沖繩的民歌。

重要的是,利用程序等各種各樣的方法形成“瞬間專注”的習慣,大腦中形成了“瞬間專注”的回路后,身體就會自由地活動起來。

我不是生來就知道這些東西的,而是在不知不覺的實踐過程中掌握了“瞬間專注法”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