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的時候,在每次考試臨近之前,我有一種必用的學習方法—“白鶴報恩學習法”。
為什么是白鶴呢?因為這種學習方法是童話故事《白鶴報恩》給我的啟示。
請大家回憶一下《白鶴報恩》的故事。白鶴為了報答救助過自己的人,全心全意地織布,并告訴她的丈夫“絕對不要看我織布的樣子”?!鞍Q報恩學習法”就是要像白鶴織布時那樣投入地去學習。
我所說的專注力給人的感覺就像大腦里有一盞點亮的白熾電燈,人在和周圍隔離的環(huán)境里全心全意地學習。
這時候,要盡可能多地運用全身的器官去學習,一邊看,一邊寫,一邊讀。這樣,你就會看不見教科書以外的事物,也聽不到雜音。
但此時你的樣子不可以被別人看見,就像《白鶴報恩》里寫的一樣,如果被別人看見了會很麻煩。因為你沒有精力去觀察別人,你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學習上。
“大腦活用學習法”的第三個秘訣就是“專注力”。我覺得專注力和以下三個要素有關:
1.快速—盡量快地完成任務。
2.分量—盡量多地完成任務。
3.投入感—投入得聽不到周圍的雜音。
理解了這三個要素,任何人都能鍛煉自己的專注力。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個要素“快速”。
要想速度快,就需要給自己施加上一章講過的時間壓力,努力打破時間的界限。然后,像運動員訓練那樣一點一點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比如,解題的時候,認真考慮每一個問題,解出一道題后迅速進入下一道題。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只追求速度,如果只追求速度的話就本末倒置了。
一點一點地提高速度確實很好。遺憾的是,這種方法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能掌握的。每天提高一點兒,使提高速度成為一種習慣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分量”。
增加分量就是增加學習量。要想使專注力變得持久,“一直做”的狀態(tài)很重要。一邊加快速度,一邊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更多的任務。
持續(xù)寫東西的時候,我建議大家讀出來。重要的是,不間斷地完成任務。
第三個要素是“投入感”。
請大家想想自己專注地學習的時候是什么狀態(tài)。是不是有一種陷入學習,自己和學習合為一體了的感覺呢?
東京藝術大學映像研究科教授佐藤雅彥用“studious”來表現(xiàn)人們投入到某個事物中的幸福狀態(tài)。投入感其實就指這種“studious”的狀態(tài)。
佐藤雅彥是NHK教育電臺放送的節(jié)目《Pythagora Switch》的主編,這個節(jié)目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方法。承辦這個節(jié)目的是慶應義塾大學佐藤雅彥研究室。
佐藤雅彥說教育方面有一些令他擔心的事。孩子們只在意“別人怎么看自己”、“有什么樣的名牌”這種和別人、和物品的關系。
他們好像從來沒有感受過自己心中涌起的“我喜歡這個”、“我覺得這個好玩”的“studious”。孩子們就在這種狀態(tài)下長大了,佐藤很擔心這種現(xiàn)象。
能夠陷入自己所熱衷的事物,感受到快樂—這種有“studious”狀態(tài)的人才知道充實自己人生的方法。
佐藤說:“人類的幸福難道不是陷入興奮的狀態(tài),每天為新的發(fā)現(xiàn)而感到興奮嗎?”
我覺得佐藤說的是對的。
“studious”狀態(tài)對“大腦活用學習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盡量多地完成任務—這就是“白鶴報恩學習法”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