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有空就會抄寫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因為經(jīng)常用電腦寫稿子,所以很多漢字都忘了。抄寫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手一字一句地抄寫文豪的名著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夏目漱石不把秋刀魚寫成“秋刀魚”,而是寫成“三馬”(在日語里,秋刀魚的發(fā)音和三馬的發(fā)音是一樣的)。
這讓我猛然間想到了《古記事》?!豆庞浭隆分杏芯涿缘陌l(fā)音如下:“yakumotatsu izumoyahegaki ruma-gomini”,原文是“夜久毛多都伊豆毛夜幣賀岐都麻棋微而”,在我們看來,這句話都是用音譯字寫的??吹竭@段文字,我有一種原來音譯風是一種發(fā)源于日本的偉大的文化風潮,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要正確書寫的感覺。
如果不抄寫《我是貓》的話,我就不會注意到夏目漱石用了“三馬”這個音譯詞,也就不會意識到音譯文化是源自日本的一種文化。
光靠觀看運動區(qū)的學習回路是絕對得不到鍛煉的,要想使運動區(qū)的學習回路得到鍛煉,就必須活動自己的手腳。
如果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參加各種學習會、繪畫、運動、聽音樂等,親身去體驗,實際去做一下的話就會有不少驚喜,你就會有“??!原來是這樣的”的感受。那時,你的感覺區(qū)的學習和運動區(qū)的學習就會實現(xiàn)循環(huán)的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