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的表面的世俗化特征,并非真正的世俗化(7)

美國的本質(zhì):基督新教支配的國家和外交 作者:于歌


依據(jù)這些教義,新教徒主張政教分離。作為新教的始作俑者,馬丁·路德通過對耶穌的“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的教義的詮釋,闡述了政教分離的意義,他說:

教會與政府分屬兩個不同的王國,教會管的是屬靈的領(lǐng)域,教會通過傳播福音,來給人帶來屬靈的公義性。政府管的則是世俗的領(lǐng)域,政府通過揚善懲惡來保證社會的和平和秩序,它不可能給人帶來屬靈的公義。政府的唯一任務(wù)是專注世俗的秩序,教會的唯一任務(wù)則是宣講和教導(dǎo)耶穌基督的福音。它們兩者在人的生活中承擔不同的功能,分管不同的領(lǐng)域。

同樣,依據(jù)這些教義,新教徒主張信仰自由。既然“信仰是上帝的恩賜”,來自于上帝,那么,個人和團體就不能限制別人的信仰。新教徒說,當年耶穌在傳播福音的時候,對不信者也并沒有強制,他只是通過教訓(xùn)和傳道讓人們悔改,并沒有訴諸任何強制力。馬丁·路德在給德意志親王的信中說:“政府的職能不是禁止或教導(dǎo)人們宣講自己想要的東西——無論是福音還是謊言?!?

新教徒對政教分離和宗教自由的執(zhí)著,還源于自己在天主教統(tǒng)治下遭受長期迫害的體驗,以及對天主教長期政教合一體制所帶來弊端的反省。這些弊端,在新教徒看來,都有害于信仰。

首先,政教合一帶來的最為明顯的弊端,是宗教迫害,而宗教迫害會使信仰帶有屈從或偽裝色彩,從而有損信仰的真實性。

基督教在獲得政權(quán)的支持之前,內(nèi)部的正統(tǒng)與異端的斗爭僅限于教義的爭論,并沒有血淋淋的宗教迫害。在原始教會時期對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的排除,在教父時代的“三位一體”信仰的確立,都沒有伴隨對異端的肉體的壓制。在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之后,因為與國家權(quán)力的結(jié)合,教義之爭逐漸演變?yōu)樽诮唐群Γ虝目刂普邽榫S持自己教義的正統(tǒng)性開始用暴力對待異端。在中世紀,天主教獲得了對歐洲社會的政治、文化、思想的絕對支配權(quán)之后,宗教迫害發(fā)展為統(tǒng)治者對整個社會的所有持異見者的全面壓制,魔女裁判、異端裁判、火刑成了這個時代的特色。中世紀末期,基督新教因為對天主教的世俗以及神學(xué)權(quán)威提出了抗議和挑戰(zhàn),成了天主教剿殺異端的最大規(guī)模的犧牲品。在幾百年的天主教對基督新教的迫害中,有大量的新教徒被屠殺,僅在1572年8月23日一個夜晚,新教的胡格諾教派就在巴黎被天主教的國家勢力屠殺了2000多人。英國著名作家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寫的《信仰的力量》一書,詳細地記載了法國天主教徒動用國家力量對新教徒實施的迫害,上萬人被屠殺、流放、禁錮,或被剝奪財產(chǎ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