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
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所以釋迦牟尼佛安立了八萬四千法門,毫不夸張地說,所有眾生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修持方法,而如法皈依是開啟一切正法之門, 是修持這些佛法的前提。
皈依是誓愿將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跟隨佛法僧三寶修學(xué)正法。當(dāng)一個人真正從內(nèi)心生起皈依三寶的善念時,這一定是往昔行持過很多善業(yè)的顯現(xiàn)。
有人認為“佛祖心中留”就可以,沒必要非皈依不可。心中有佛很好,也是往昔積累諸多善業(yè)的顯現(xiàn),但這還不夠。皈依是尋求三寶的加持,從六道輪回中獲得解脫。不尋求皈依,就像掉進大海的人不主動尋求救護,無法獲得三寶究竟的加持。
有些修法一定要有傳承才能修持, 沒皈依的人不能得到傳法和灌頂,即使求到也不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皈依以后再求法,這才如理如法。
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曾說:皈依的戒體是居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的基礎(chǔ)。不具備皈依戒,其他的戒體都無法得到,所以也不能修持相應(yīng)的法門。佛法包括教法和證法,不實際修持無法實現(xiàn)解脫輪回。
阿底峽尊者是印藏公認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開創(chuàng)佛法后弘期的領(lǐng)袖。他到藏地后,在法會上幾乎首先都是宣講皈依,被稱為“皈依班智達”。這樣的大成就者如此重視皈依,可想而知皈依的重要性。
在上師面前按照儀軌受持皈依的戒體,才是真正的皈依。沒皈依的,就算自己平時燒香拜佛、持誦經(jīng)文,也不真正是佛教徒,只有在皈依后才真正成為諸佛菩薩的弟子。
凡夫的心很不穩(wěn)定,如果不如法皈依,今天還在拜佛,明天也許就失去對佛法的信心。
當(dāng)你決定敞開心胸,毫無成見地向佛陀學(xué)習(xí)解脫之法后,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傳承的修行者面前以身體和語言的行為莊重地表達自己的決心。這樣,你的決心將融入無數(shù)前輩、同輩及未來學(xué)佛者的決心之海,它不再是你一個人的決心,而是無數(shù)人共同的決心,并與佛陀的圓滿智慧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