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講 李清照(5)

蔣勛說宋詞 作者:蔣勛


我們再來看《一剪梅》,這里面的女性的氣質(zhì)更明顯。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紅藕香殘玉蕈秋”,簟是席子,用竹子編的席子叫做“簟”。席子睡久了,那個竹皮會發(fā)亮,像玉一樣,里面有一種瑩潤的色澤,所以過去常常用玉簟去形容這個席子。大概到秋涼了,有一點夏末轉(zhuǎn)秋初,看到藕已經(jīng)要結(jié)成了,那么藕結(jié)成的話,也就是荷花要殘了,荷花的紅色要殘了?!拜p解羅裳,獨上蘭舟”,我想大家一定會感覺到“輕解羅裳”是非常女性化的字,男性詩人也有寫過輕解羅衣裳的,可是你總覺得怪怪的,而女性文化里面的“輕解羅裳”,她對自己衣服的某一種感覺,就很直接。我覺得女性文化比較感性,而父性文化、男性文化,是比較理性的,因為男性文化要在社會性里面建立起一個合理的邏輯,保留給母性文化跟女性文化的其實是比較感性的世界、比較直觀的世界,用西方的語言來說它比較感觀。所以講衣服、講皮膚、講很多身體上的感覺,常常是女性擅長的領(lǐng)域。相反對于男性來說,他常常在教育里面會被訓練到不能夠流露他的感覺,尤其在古代,比如做官或者貴族的文化當中,他最后變成了一個屬于社會性里面的一個角色,不太敢流露私情的這個部分。

六、瓊瑤作品中的許多東西出自李清照

“云中誰寄錦書來”,因為這首詩是在講離別的情感,所以提到書信,最后她的形容就是“雁字回時”,因為古代都以大雁的北飛或南飛作為書信傳遞的象征,“雁字回”這是非常早就被用過的,大概《詩經(jīng)》里面就有這一類的“雁字回時”。大家記不記得我們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里面有“鴻雁長飛光不度”,也是講鴻雁作為書信的代表?!把阕帧庇懈厥獾囊饬x,是因為大雁在飛的時候,會排成一個人字。在臺灣我們不容易感覺到,而在淮河以北和以南,剛好是雁往北飛或往南飛,大家抬頭就會看到天空中大雁排成的人字。所以講“雁字”的時候是在講人,在這首詞里,因為一個人的告別,懷念一個人,她會覺得這個人無所不在,好像連自然世界都隱喻出這個人的存在?!把阕只貢r”,好像有點象征人回來的意思?!霸聺M西樓”,一個女孩子住在樓上,盼望著月滿,月滿是一個象征,象征著團圓的意思。她在孤獨和徘徊中,盼望著月亮會圓,盼望著“雁字回時”,冀望著月亮圓時人會回來,“月滿西樓”。大家知道這種表現(xiàn)方式在我們現(xiàn)在的通俗文化里經(jīng)常被用到,秦觀和李清照的東西大概對瓊瑤發(fā)生了很大的影響,瓊瑤的很多東西都出自這些地方。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感覺“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非常女性,所謂的女性就是她含蓄,很多東西她不直接講,她用很象征的方法,很多的愿望、很多的期待,用這樣的方式去寫出來。所以如果拿李清照同蘇軾來比較,我們曾講過李清照不喜歡蘇軾,她的理由是說他連句逗都不準確。我覺得其實是因為兩個人在美學上的不同。蘇軾最大的特征是所有東西都直接講,他是不太隱晦的。可是女性文化里面其實有很多遮掩的部分,所以兩個人的個性根本就不相同,蘇軾的身上很少有女性細微的東西。白居易的身上都有,白居易寫《琵琶行》,寫到“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其實里面有很多慢慢透露心事的感覺。蘇軾有一點急,你會覺得他要講話就趕快直接講出來,生怕你不知道,所以這是兩種很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一種是平鋪直敘、快人快語,另一種是非常隱藏、非常含蓄的感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