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十五、十六是電影上的蒙太奇,之后卻是鏡頭的定格。這個女子在“十六君遠行”之后,她的生命就停止了。所以下面全部是對十六歲那一天的回憶。三個快速閃過的畫面之后,忽然定格,一下停掉。
我們一生當(dāng)中,總有一個時刻是永遠停在那里的。日本電影《下一站天國》也有類似的表現(xiàn)手法,影片假設(shè)人去世以后,到天國之前,要到一個地方,有一個辦公廳要幫你解決,問你這一生不管活多久,有沒有一個定格的時刻是特別想要回憶的,有的人怎么想都想不起來,有的人比較確定,那個定格很快就找到了,找到以后,他們會幫你復(fù)原場景,然后讓你再拍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就是帶到天國去的護照,所謂的天國,就是這一生那個愿意定格的回憶。
王鼎君的《左心房漩渦》里面寫到一個老作家在紐約,想起四十多年前,曾經(jīng)在南京火車站等車,一列車是到北方去的,投奔共產(chǎn)黨;另一列車要南下到上海,然后坐船去臺灣。很多大學(xué)生在月臺上等火車,有人招呼說過來吃一個茶葉蛋吧,他就過來吃了茶葉蛋,后來就想何必再回去,不如就跟著這些人走。很多人在那一晚的月臺上轉(zhuǎn)換了立場,各自踏上了不同的旅程。這就是生命里的一個定格吧。
丈夫從四川出發(fā),“瞿塘滟滪堆”,狹窄的山谷中大塊的石頭叫滟滪堆,船碰到滟滪堆,就會觸礁,所以很危險。然后下一句,“五月不可觸”。這個女人回憶當(dāng)時她一直覺得要跟丈夫講,五月是潮水最危險、最不可以行船的時候,可不可以不要走。因為枯水期這些滟滪堆還看得到,到了五月,高水期,這些礁石就看不到了,船很容易觸礁的。這都是她的回憶,事實上我們知道她的丈夫已經(jīng)走了,這是倒敘出她的叮嚀。當(dāng)時資訊不發(fā)達,在這個女人的回憶當(dāng)中丈夫很久沒有消息了,不知道是死是活。這個定格是這個女人的定格,這個男子的蹤跡我們并不知道,全部是這個婦人自己的感受?!霸陈曁焐习А保龒{的船過去時,兩岸的猴子都在叫,叫聲非常悲哀,這些幾乎都是當(dāng)時的路人轉(zhuǎn)述的。這個女人沒有走過這條路,可是她覺得她聽到了猿在兩岸啼叫的聲音,“哀”是講她自己。她在這里一直講,只是在講那個定格而已,用各種方法講,講“瞿塘滟滪堆”,講“五月不可觸”,講“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是非常精彩的部分。丈夫走的時候,門口留下來的腳印,旁邊的人大概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可是她還在注意;日子久了以后,腳印看不到了,可是那些痕跡還在,只有她看得到青苔底下的腳印。其實那就是記憶當(dāng)中的定格,永遠的定格。纏綿到了這么深的地步,深情到了這樣一個狀態(tài)。而一個新婦的喜悅,忽然轉(zhuǎn)成了好像永遠不能夠彌補的哀傷。
我常常覺得幸好在我們的文化當(dāng)中,有這樣的詩存在。我自己出過一本書叫《情不自禁》,就是想談這種情感。我們的文學(xué)傳統(tǒng)不太敢觸碰私情,比如《陳情表》,講的是孝道、報恩,一種情感要被擴大到某種狀態(tài),才被認可,才可以放在正統(tǒng)里作為典范。一種文化里面,如果私情沒有辦法被肯定,其他的大愛就會空洞、虛假。私情本身是社會倫理架構(gòu)里面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謂的忠與孝都是大愛,但是如果我們不去眷顧這樣一個女性,體會她看似微不足道的情感遺憾,那個大愛也很可疑,就會被架空。一部《古文觀止》翻不到一篇有關(guān)私情的文章,幸好詩詞里面保存了這個部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