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時間。這就要引用表現主義對“故事”和“情節(jié)”的區(qū)別,表現主義認為,在一個故事里,“故事”是帶時序的,“情節(jié)”則不受時序約束。[1] 倒敘,閃回,重復的場景,迂回的進展,突兀的中斷,被隱瞞被掩蓋的,誤會,偏見,毫無意義的饒舌……斷裂的、零散的事件構成“情節(jié)”。經典的偵探故事便是違背時序地安排情節(jié):作為事件開始的犯罪動機,總是在故事接近終局時才昭然?!豆駝P恩》又是一種情節(jié)安排的典范:循著新聞里關于凱恩三言兩語的描述,回憶的閘門打開,凱恩一生的吉光片羽一次次地重現。
關于時間,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故事發(fā)生的時序未必是敘事的時序。講述者會從全知的角度,重組事件和情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被拉伸、被壓縮或被扭曲的時間值得特別注意。其次,剪輯、攝影、場景布置與音效這些技術手段都服務于敘事,它們參與構成情節(jié)。
在電影的敘事中,故事和情節(jié)的差別創(chuàng)造了電影中的時間。熱拉爾·熱內特指出,這種差別體現于秩序、時序和頻次三方面。[2] “故事”中順序發(fā)生的事件,變成被講述的“情節(jié)”時,就可能是被隨機安排的。同理,“故事”中的時間和“情節(jié)”中的時間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后者是前者的壓縮或拉伸,瞬間被拉得綿長,抑或流年飛逝。此外,在“故事”發(fā)生時,某些事件轉瞬即過,然而在被講述的“情節(jié)”中,那些本該塵埃落定的事件會一次次地重現重演,通過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口吻。在《公民凱恩》里,歌劇院的一幕就一次次出現在不同人的回憶里。被打破的事件的秩序、時續(xù)和頻次,成了敘事中的時間法則。以此為參照,我們再來看德萊葉電影中的時間,在那些故事里時間仿佛停止流動,近于凝滯,在敘述中時間成了若有若無的稀薄的存在,使得整個作品傾向極簡的抽象。
3. 空間。好,讓我們來談敘事電影里的時空關系。電影里的空間構筑是個技術活,它仰賴于場景布置(涉及燈光、服裝、道具、演員在畫面中的位置等)、攝像(要考慮距離、角度、運鏡或固定鏡頭)、剪輯和聲效。分析德萊葉電影的過程,亦是思考經典好萊塢電影中的場景安排,傳統(tǒng)的運鏡,連續(xù)剪輯,以及燈光等,是怎樣創(chuàng)造了故事的空間,帶來或真實或迷幻的效果,即作為客觀存在的“物”,如何觸動并影響著我們情感的“感知”。
--------------------------------------------
[1] 關于故事與情節(jié)兩個概念之區(qū)分詳解,見Tzvetan Todorov: Some Approaches to RussianFormalism 一文,刊載于Twentieth Century Studies 第7、8期,第17~18頁。
[2] Genette: Figures III ,第67~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