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漫畫約定的荒誕漫畫
先來看一個例子[圖6-1]。立石大河亞(タイガー立石)創(chuàng)作的單行本漫畫作品《虎之卷》(虎の巻,1982年),是日本現(xiàn)在已頗為罕見的無聲漫畫。與歐美的漫畫書一樣是左開本,從左往右閱讀。
兩個人搖著繩子,不知不覺間繩子變成了豆莢,從豆莢里蹦出來一些奇妙的豆娃娃。在故事漫畫占據(jù)主流的日本,幾乎已經(jīng)看不到這樣高純度的荒誕漫畫了。作為我個人來講,很想看到更多這樣的作品。但如果有人說“那你就自己畫吧”,我可就該犯愁了。因為畫這樣的畫很勞神卻并不好賣。
原本意味著繩子的一條線,因為要畫搖晃它的樣子,就變成了很多條線以及表示動感的線(動線)的群體,這些線條的彎曲看起來很像豆莢,于是從這個類似中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靈感。這時,僅用一條線來畫一根繩,和用數(shù)條線來表現(xiàn)繩子的晃動,成為這幅荒誕漫畫的妙處所在。這是運用前一章談到的線條多義性得來的靈感。
這個作品的前提是用一條線來抽象化地表示一根實際上比較粗的繩子。但是只靠一條線還不能與豆莢相似。所以利用漫畫(與讀者)的約定,通過描繪多條線來表示繩子的運動,而使其類似于豆莢。靈感不僅基于表示某事物的線條,而且基于表示某事物運動的線條而得以成立。
繩子→運動→豆莢,這一變化過程實際上是反向運用漫畫表現(xiàn)中的約定才成為可能的。
雖然同樣具有線條原初性多義性的趣味,但這里的情況與前一章的谷岡泰次、杉浦茂稍有不同。立石大河亞有意識地將漫畫的約定作為一個支點,從漫畫中指示各種事物的線條,實際上不過是線而已的認(rèn)識中創(chuàng)作出了荒誕。所以,他的作品給人頗為理性的印象。
還有一個作品,畫的是從地平線下長出來的山被地平線切斷后又被搬走的過程[圖6-2]。這也是通過違反用一條線來畫地平線這一與讀者之間的默契約定而創(chuàng)作出的點子,是一種分了格的騙人圖。一般來講山如果變高,地平線就應(yīng)該隱藏在山的那一邊,但是這里卻畫它把山截斷了。這時地平線不再是地平線,暴露出其僅是一條抽象短線的性格。
這位漫畫家可以說非常理性地執(zhí)著于線以及線所畫的形狀究竟是什么的問題。其結(jié)果就是切斷了約定中所指示的事物或風(fēng)景與線條之間的關(guān)系,而這種做法反而讓人們意識到漫畫約定的存在。在這個約定俗成中,單純的線,一旦在某種相互關(guān)系中被畫成某個形狀,那么它就是一條運動的繩子或一道地平線,而不可以逾越。
漫畫表現(xiàn)是約定的集合體
線條畫本身其實就是靠著這樣一些約定的集合而成立的。在一個圓里,只要畫上兩個點,看起來就成了人臉,這也是一種約定。不過,這是從人類被本能地植入了約定的意義上來說的。公共廁所里指示男女的簡單圖標(biāo),通常也是無論誰看了都能辨別男女的約定,但如果這個信息是通過領(lǐng)帶或裙子等符號來傳達(dá)的,那么它就不屬于本能而屬于文化上的約定了。
上一章舉例說到,弧形的話框給人溫和的印象,仿佛要炸裂開來的話框給人緊張感,這都是人看到線的某種形狀后自然而然會有的反應(yīng)。不過,“在這樣氣球狀的東西里加入文字,代表人物說的話”,則是漫畫表現(xiàn)中的人為約定。說得極端一點,大部分漫畫表現(xiàn)都是這樣。在漫畫表現(xiàn)的默契約定中,另外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例子。
比如“汗珠”亦是如此。漫畫人物在吃驚的時候、或有些焦躁不安的時候會流汗。要說人在吃驚的時候?qū)嶋H上會不會流汗,應(yīng)該說很少能流出肉眼看得見的汗珠,所以這是漫畫式的夸張。但是,漫畫里面只要在臉頰畫上汗珠,就表示“有些焦急”的意思。這樣的汗珠作為“焦急”、“不安”的符號,從底畫中略微獨立出來,起著修飾語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