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龐統(tǒng)的連環(huán)策(2)

貨幣的教訓:匯率與貨幣的系列評論 作者:周其仁


這些論斷似乎又一次得到了驗證。東亞經濟沒有因為那場危機而雄風不振,更因為中國在1997年之后維系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不變,“中國奇跡”甚至比當年的東亞經驗更為耀眼。堅持固定匯率論的理論家們看來更有把握做出以下結論,在美元本位下,亞洲和中國最好的發(fā)展之路,就是更固定、更高頻、更大范圍地盯住美元。

可惜又一次遇到“意外”。滿打滿算離開亞洲危機不過10年,全球金融危機就來了。此次危機的爆發(fā)地點是美國,也就是那個為全球、亞洲與中國提供穩(wěn)固的貨幣之錨的國家。危機的特征是錨先大動,然后禍及被那高頻盯住匯率綁到一起的經濟體。還是沒什么人問:被邏輯推得頭頭是道的高頻盯住匯率制,為什么還是守不住了?這回人們倒開始關注“錨”本身的問題,諸如貪婪的華爾街、無比復雜的高杠桿游戲、以及漏洞百出的金融監(jiān)管。但是,見到了樹木的,不等于也見到森林。我倒是欣賞有人提出的一個問題:世人可以痛罵華爾街的酒鬼喝得個爛醉,但是,那么多的酒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

2008年危機之中作者為文指出,倘若沒有脫離金本位的自由美元,沒有美國過于寬松供應出來的美元,僅用貪婪的猖獗和監(jiān)管不當不能解釋美國的次貸、以及為什么美國的次貸之火可以燒向全球市場(見《中國做對了什么》,117頁)?,F(xiàn)在看,通行亞洲和中國的高頻盯住匯率,是形成美元流動性全球泛濫的一個重要機制。如果說亞洲金融危機還不能幫助人們看清這一點,那么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總可以提醒人們注意其中的關聯(lián)了吧?至少,當年那位美國副財長以率真的傲慢口吻講出來的“名言”--our money, your problem(“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現(xiàn)在總也應該讓美國人認清,正是他們的貨幣給他們帶來了大麻煩。

其實,以為在更大范圍內以更固定可靠的匯率連成一個貨幣的構想,在世界的另外一個地方也已經付諸實施。這就是歐元的實驗。歐元當然比亞洲的高頻盯住匯率制度更合乎固定匯率論者的理想。不是嗎?那么多歐洲國家--發(fā)達的和不那么發(fā)達的--經過協(xié)議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貨幣區(qū),使用的是同一個貨幣。對于歐元區(qū)各國而言,最超級的高頻匯率就是完全無須匯率,因為橫豎只有一個貨幣,貨幣間的匯率就多此一舉。對于固定匯率論者來說,歐元的試驗當然比亞洲的高頻盯住匯率“更高級”。問題是,歐元的實驗算大功告成了嗎?讓我們等這場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塵埃落定之后,再看能不能得出靠譜的結論吧。

不過,無論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還是當下的歐元區(qū)主權債務危機,都沒有降低固定匯率論者兜售“以固定匯率連接統(tǒng)一貨幣”主張的熱情。蒙代爾身為歐元之父,對自家“孩子”深具信心,我以為完全是人之常情--換了誰都會是這樣的。不過,在美元、歐元一起大搖大擺的歷史關頭,還希冀“實現(xiàn)美元、歐元、人民幣的穩(wěn)定關聯(lián)”,以此“終止這種大幅度變動匯率的不穩(wěn)定,”卻可能是過度自負的表現(xiàn)了。真有那么大的把握,把尚未得到檢驗的推斷,作為經世濟民之策拿出來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