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應對喪親之痛(10)

死亡課 作者:(美)查爾斯·科爾


還有人認為,生者常常會感覺到逝者的存在,而且時不時還會感到有跨越陰陽兩界的交流。很多人因為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而感到無比安慰。我們必須確定這些現(xiàn)象或者感覺對于生者是有積極意義的,是對他們未來的生活有益的。

到底何時才算是哀悼過程的結束?

失去親人所造成的痛苦永遠也不會以遺忘而告終。它會朝著“豐富的回憶”的方向發(fā)展?;貞浾嬲谌肓松叩男愿裰校蔀樗囊徊糠?。當一個人不再覺得自己迷失在荒蕪的世界中,而是從內(nèi)心中堅定地站起來,哀悼的工作就算完成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按照自己的節(jié)律,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它。有些人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完成,其他人有的短于一年,有的比一年時間還長。階段性的悲痛情緒總是一次次地回來襲擊著人們。所以要完成這個過程萬不可操之過急,或者用拔苗助長的方式人為地盡早結束悲痛。悲痛,就好像身上的傷口,它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復原了。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讓組織長得那么快,也沒有辦法讓心靈的創(chuàng)傷快速恢復。但是,一旦恢復過程結束,人們會在內(nèi)心中感覺到心愛的人依然還在身邊,他既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十惡不赦的惡棍,而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就在那兒。在現(xiàn)實的時空中,我們不可能起死回生,但是在我們的思想中,他卻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溫柔地存在著,讓我們毫無痛苦。一旦我們接受了這種存在方式,就再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忘記他們了。

悲痛過程的幾個重要特點

治療悲痛的過程是開放而持續(xù)的,要找到方式去克服失去所帶來的痛苦,并且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找到自我。這個過程并不是固化的階段,也沒有時間的規(guī)定。這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旅程。我們將目光從痛苦的本身移到對未來的期望,注重恢復生活的平衡,重建生命的意義,與逝者在精神上建立健康的情感紐帶。

哀悼:一個潛在的改變

至此,我們對哀悼的探討已經(jīng)得出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現(xiàn)在我們要提出兩個新的問題。哀悼的過程究竟有沒有固定的終結點?還是說哀悼本身就是成長和改變?

固定終點論

無論如何解釋哀悼,我們總認為它的目標是康復、完成或者解決問題。但是當代的一些研究者們卻認為這種說法不正確。比如說,從悲痛中復原,這種說法就意味著悲痛本身是不好的,像疾病一樣。還可引申出另外一個含義,即一旦人們恢復了,基本就不會再變了。完全康復被認為是一個固定的點,意味著永遠結束了,以后不會再有悲痛了。

固定終點經(jīng)常被認為是悲痛康復的目標。尤其是把它與弗洛伊德的觀點聯(lián)系起來看的話,會認為目標是脫離與逝者的情感紐帶,從而忘記逝者。

固定終點理論也曾被廣泛的認可,部分原因在于它與階段性理論相吻合,我們也愿意為悲痛設定一個時間——比如一個月或一年——作為悲痛的一個必要的終結。我們總是說“時間會治愈一切?!钡?,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時間本身并不能治療什么,這種說法就等于說我們就消極地等著就好了。其實重要的是在人生對抗悲痛的旅程中,我們該怎樣利用時間,采取主動。一位觀察家這樣說:“重要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該怎樣利用時間。”

之前,我們就曾經(jīng)批評過認為悲痛是病態(tài)說法。在這里,我們說到“康復”似乎也同樣不合適。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康復”是繼續(xù)前行,過健康新生活的話,那么還是很合適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抵抗悲痛就不僅僅是回到過去,而是意指繼續(xù)生活下去。然而很多悲痛的人們振作起來,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也有所提高了,但是他們依舊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重新陷入悲痛當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