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應對喪親之痛(6)

死亡課 作者:(美)查爾斯·科爾


安德魯和湯姆斯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以前根本就不是問題。

“你有孩子嗎?”

多么簡單的一個問題!

我說:“當然?!钡恰?

如果問有幾個,我該怎么回答?

“兩個?!蔽业男目偸沁@樣倔強地回答著。

死了一個。

我是不是一定要回答“一個”?

當然不行-因為我有兩個

兒子!

重新生活,將生活的一個個細節(jié)重新拾起,重新組織起來。生活與以前再也不一樣了,人們不得不開始沒有對方的新的生活。大多數(shù)的人都可以重新振作起來過新生活,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

還有人在他們的理論中提出五個或者七個階段。而蘭登提出了更廣義的三個階段:逃避、面對和適應。其實究竟該分幾個階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能不能幫我們真正理解哀痛。

悲痛的階段性理論其實可以被看成是悲痛的組成因素。有些人認為這種階段性理論,是一種死板的直線型模式,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地發(fā)生,這種想法會誤導我們認為悲痛的人都是被動的,像臟兮兮的車被拖進洗車房,依次接受一道道的清洗程序,直到“干凈”為止。

抵抗悲痛的任務

沃登在2002年提出我們應該從“任務”這個角度來看待悲痛的情緒,而不是從階段的角度來看待。他認為抵抗悲痛的情緒有四個基本任務要完成:(1)接受現(xiàn)實;(2)走出陰影;(3)適應沒有對方的生活;(4)在精神上將對方重新定位。任務型理論的優(yōu)勢在于,它將悲痛視作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我們在逐一分析這四個任務之后,能夠更好地理解悲痛的可變性和復雜性。

悲痛的五個階段

那天晚上,我失去了你

有人指著“悲痛的五個階段”對我說

“按照上面說的去做吧?!?

看來挺簡單的,就像截肢后學習爬樓梯一樣

所以,我開始爬了

第一步是拒絕

吃早餐的時候

我準備了兩套餐具,

把烤面包遞給你

你就坐在那兒

我又把餐巾遞給你,

你卻躲到了它后面

憤怒對我來說要熟悉得多

我烤糊了面包,

抓起一張報紙就自顧自地讀起了頭條

但是這些卻總在提醒你的離去

所以我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協(xié)調(diào)商議階段

我能跟你協(xié)商什么呢?狂風暴雨后的靜謐?還是我正在打字的手指?

我還沒來得及決定呢,抑郁已經(jīng)向我襲來

抑郁的箱子被繩子綁得緊緊的

箱子里面

是我晨昏顛倒的睡眠

我從樓梯上跌了下來

卻感覺不到一點疼痛

這段時間,希望總是時隱時現(xiàn)

希望是我的航標燈

希望也是我叔叔的名字

結(jié)果他卻因希望而死

一年了,盡管我不斷地摔倒在你的墓碑前

我還是在堅持爬那道樓梯

樹木的生長線已經(jīng)消失

留下了早已被我遺忘的一片片綠

但是現(xiàn)在,我知道自己正在爬向什么:接受現(xiàn)實

一個大寫的特別的標題

接受現(xiàn)實

我掙扎著起來揮手呼喚

向下看看,我的生活激起了漣漪

那是我曾經(jīng)多么向往的風景啊

向下看看,一條魚跳出了水面:

那是你頸上的跳動的脈搏

接受現(xiàn)實

我最終做到了

但是,好像出了點問題

原來,悲痛是道循環(huán)的樓梯

現(xiàn)在我又回到了原點

因為

我失去了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