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舊學塾新課程(2)

再見童年 作者:張倩怡


馮友蘭的新教育影響就更多姿彩了,除了書本有變,連形式也模仿新式學校:“我們雖然主要是在家里念書,但是也不是與當時武昌教育界完全隔絕。因為父親也在當時教育界之內。遇見一般學校都要作的事,他也要我們作。當時武昌的學校,無論大小都要穿制服。制服上身是一件淺藍色短褂,鑲上云字頭的青色寬邊,很有點像當時軍隊穿的號衣。下身長褲,也是淺藍色。父親也叫母親給我們兄弟倆都作了一套。還教我們唱學堂歌。學堂歌是張之洞作的,當時大、中、小學堂都唱。歌詞開頭說:

天地泰,日月光,聽我唱歌贊學堂。

圣天子,圖自強,除卻興學別無方。

下邊分說當時所謂各種新學的要點和意義,有些現(xiàn)在看著是很平凡甚至是錯誤的?!?我們這些小孩也學唱這個歌,其實也無所謂唱,因為本來沒有譜子,只要大聲念,再把腔拉長一點,就算是唱了。”馮友蘭《三松堂自序》頁7—8。

清末最后一次科舉的探花商衍鎏,本身雖然是科舉制度的得益者,但是對于新變的局面很了解,早就計劃為兒子做好迎接新社會的準備:他認為中國應該向日本學習,不應再閉關自守。既然要向人家學,首先要學好外文,這樣即使不出國,也可以讀人家的科技書。于是在中文教師外,又聘請一位英文教師,教四個兒子和侄兒;又說“日本人身體強健,重視體育之故,體質是人的本錢,這點不可忽視”。又請了位谷師傅隔晚教子侄打短拳,舞白蠟桿,打沙袋,還買了一匹小馬,鍛煉膽識。兒子商承祚說“其深謀遠慮,無微不至的安排,不外為我們迎接新社會的來臨做好準備”?!度盒氰病獜V東文化名人實錄》頁170—171。商承祚是著名古文字學家,任教于中山大學。

曾寶蓀的新式教育推動者是她的七叔,他在甲午之戰(zhàn)時眼見過新式武器與新式交通的重要,篤信中國需要新知識來挽回亡國之慘,因此鼓勵后輩學新知識,尤其是科學與工程。在1904年,曾寶蓀與弟及表姐妹兄弟在家塾中上午讀中文、地理、歷史及《迷津寶筏》——一本介紹《新民叢報》的論說集,顧名思義,是一頗具革命思想的書。下午則讀英文,上體操。曾寶蓀《曾寶蓀回憶錄》頁19。

助成郭沫若家塾革命的則是他的大哥——一個成都新式學堂的畢業(yè)生。經他推動,連妹妹和侄女也都跟著塾師讀起書來。郭沫若《我的童年》頁45。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