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硝煙四起的貨幣戰(zhàn)中,既有雙方間的捉對廝殺,更多是各種力量間的合縱連橫。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正試圖拉攏歐盟、日本以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以所謂人民幣低估也損害他們的利益為由,組織一個“聯(lián)盟”,將中國描繪為“一個傲慢的大國”,而G20、IMF以及WTO,正成為這些國家對華施壓的平臺。
紅臉和白臉共行,軟硬兩手伺候,是中美匯率之爭的主旋律。
扮紅臉的是美國議員,他們大棒揮舞,聲稱人民幣不升值,美國就經濟制裁伺候;奧巴馬政府則以白臉姿態(tài)出場,“因勢利導”規(guī)勸中國,人民幣升值符合中國利益,你沒有理由不這么做。
但情況也在出現(xiàn)改變。比如,在2010年6月10日的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在對華問題上的“干將”、美國參議院查爾斯·舒默公開對財長蓋特納說,美國政府應該“做好準備”,因為議員們很快將推動立法,向來自中國等貨幣“嚴重失調”國家的商品實施懲罰性措施和報復性關稅。
與以往和議員立場保持曖昧態(tài)度不同,這一次蓋特納幾乎公開對這種“紅白臉”予以認同。他說,舒默等人施加的壓力和美國國內的廣泛反華情緒,有助于說服中國采取行動,“重要的是讓中國知道,如果中國不采取行動,美國國會就將采取行動?!?/p>
美國知名學者打前陣
在2010年新一輪的博弈中,美方對中國的施壓,實則是一個連環(huán)的系統(tǒng),分為“學者-議員-政府-商界”不同的層次——首先是一些知名學者對中國匯率體系惡意攻擊,其次是美國國會議員的上綱上線,然后則是奧巴馬政府的樂觀其成,美國商界則多持坐山觀虎斗的看客心態(tài)。
在我曾旁聽的美國國會中國問題聽證會中,2010年3月24日的聽證會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次。這也是2007年以來美國國會再次就人民幣問題召開聽證會,也標志著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人再次將矛頭對準了人民幣。
聽證會由眾議院最具影響力的籌款委員會舉行,這也足見人民幣問題為美國議員“垂青”的事實。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管美國稅收、關稅以及失業(yè)保險各種涉及金錢的法律政策制定,因此該委員會在美國國會各委員會的政治序列中位高權重。
上午10時許,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桑得拉·萊文(Sander Levin)宣布聽證會開始。他在陳述時劈頭就稱,人民幣匯率“這一有爭議問題”中“沒有爭議的一點”,就是人民幣幣值存在低估。他指責,正是因為“低估”,導致在過去3年,美國每年對華外貿赤字達到了2200億美元。
緊跟其發(fā)言的資深眾議員達維·坎普(Dave Camp)也宣稱,中國對貨幣市場的干預,是中國經濟每年以10%的高速增長以及美國接近10%的失業(yè)率的“根源”。換言之,當時美國失業(yè)率居高不下,問題就出在大洋彼岸的中國。
在當天出席聽證會的四名專家中,我看到了兩個很熟悉的名字,一位是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他是中美“兩國集團”(G2)的始作俑者;另一位則是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他是 “中美國”概念的提出者。
這兩位曾鼓吹中美應加強合作的知名學者,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卻轉而選擇了對中國嚴加抨擊。
伯格斯滕宣稱,人民幣兌美元幣值低估了40%,因此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政策,不能被認為是保護主義措施,而是“反保護主義”措施。
弗格森也在聽證會上稱,當前世界經濟失衡的焦點問題,就是人民幣幣值嚴重低估,因此,美國財政部應在當年4月15日的匯率報告中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
相形之下,較為年輕的弗格森略為客觀一點。比如,他強調,美國不應因此而向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因為此舉將導致災難性的后果。但伯格斯滕則毫無顧忌,對中國則是大棒揮舞。
在聽證會上,伯氏更向美國政府獻出了迫使人民幣升值的“三步走戰(zhàn)略”:
第一步:4月15日,也即匯率報告原定出臺的這天,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以此劃出底線,迫使中國磋商。(美國政府在通盤考慮下,最終決定推遲報告,相關內容參見第一章)
第二步,爭取歐盟支持,并與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達成一致,以51%的投票權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表“特別報告”,命令中國立刻采取補救措施。如果無法達成這一點,美國仍可要求西方國家掌控下的IMF發(fā)表譴責中國匯率政策的報告。
第三步,美國要求世貿組織(WTO)做出裁定:中國匯率政策違反WTO規(guī)定并須作更改。按照規(guī)則,WTO會就人民幣是否被操縱,征詢IMF的意見。而作為普遍,美國已在第二步中將IMF為其所用,因此中國無翻盤可能。
伯格斯滕揚言,這“三步走”戰(zhàn)略將使全世界聚焦人民幣匯率問題,迫使中國不得不采取升值舉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新一波對人民幣匯率的攻擊中,正是這些美國學者,尤其是一些知名學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極為惡劣的效果。
一些美國主要媒體財經記者私下對我表示,他們也對人民幣突然成為焦點感到奇怪。一些議員有政治動機這不值得奇怪,但一些學者,尤其是一些知名學者對人民幣匯率的攻擊,則讓議員們喜出望外,因為這使得他們攻擊中國有了“正當”的理論基礎。
“這些議員現(xiàn)在就對民眾說,你看,中國操縱人民幣,這可是經濟學家們的意見,可不是我們空口無憑?!币晃毁Y深美國媒體記者對我說。
在攻擊人民幣匯率的美國學者中,最出名的兩個人,一位就是在聽證會上出現(xiàn)的伯格斯滕,作為美國知名的經濟類智庫的創(chuàng)始人兼所長,伯氏在美國政商兩界有廣泛影響力,他曾擔任美國財政部部長助理,《今日美國報》曾將他評為“十大最能改變你生活人士”之一。
另一位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教授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耸显?009年末-2010年初在《紐約時報》專欄上就人民幣匯率發(fā)表過三篇評論文章,矛頭直指人民幣匯率。他曾公開宣稱,外國“有意”采取保護主義措施,就是因為中國拒絕人民幣升值,如果中國不更改相關政策,更多保護主義措施也是“理所應當”的。
比如,在2009年末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克魯格曼炮轟中國實行的是“可惡的貨幣政策”。在他看來,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助長了美國房市泡沫,從而促使全球金融危機的發(fā)生;而且中國的貨幣政策,從其他國家攫取了原本不足的需求,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增長。
克魯格曼的觀點就是,人民幣必須大幅升值,美元貶值則屬天經地義。他說,美國財政部認定中國沒操縱匯率,讓他大失所望,這簡直是開玩笑;至于外界擔心中國可能因美元貶值拋售美元儲備,克魯格曼也毫不在意,稱如果中國這么做,將幫助美元貶值,干了“美國不能干的事情”,“我們應該向他們發(fā)一封感謝函”。
在2010年10月1日在題為《與中國較量》的文章中,克魯格曼更尖刻地說,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中國貨幣問題迄今沒有任何結果,“而且今后也不會有任何結果,除非以報復相威脅。”
對于美國學者的這種說法,讓中國官員也大為詫異。據知情人士向我透露,中國官員他們曾當面質問伯氏:你這個40%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
只要有目標,任何數(shù)據其實都可以“算”出來的。雖然算法未必科學,但惡劣影響已經鑄就。這種“中國通”反中國現(xiàn)象,或許是值得中美政界和學界今后仔細思考并小心應對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