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8900~10500美元時,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峰值。在1970年《清潔空氣法》實施之前,美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從那以后,排放量已經(jīng)減少了一半。
本書的中心論點就是:我們作出的一切抉擇,都由我們面臨的各種選擇的價格決定,即相對于收益來說,我們對成本所作出的估量。有些情況下,這種選擇是明顯且直截了當?shù)?,例如我們放棄自己喜愛的品牌去買降價啤酒。但是印度的拾荒女童可能意識不到她進行選擇的實質(zhì)。了解如何找出那些操縱我們生活的價格,以及我們的行為對價格會產(chǎn)生的影響,不僅會幫助我們更好地作出決策,而且,無論作為個人或者社會,我們面對的價格如何促使我們行動,隨著我們的選擇不同價格有何變化,都會成為讓我們從更加有利的高度觀察歷史進程的有力工具。
大約20年前,勞倫斯·薩默斯,現(xiàn)任奧巴馬總統(tǒng)首席經(jīng)濟顧問,當時是世界銀行首席經(jīng)濟師,他簽署了一份備忘錄。該備忘錄暗含了富國向窮國出口垃圾是合理的這層意思。他說,因為窮國的工資水平低,工人生病或死亡造成的損失要小一些。備忘錄表明:“把污染環(huán)境的垃圾傾銷給工資水平最低的國家,這一經(jīng)濟學邏輯無可指責,人們應當接受?!辈粌H如此,窮國面臨著比污染更加嚴重的其他問題:“在一個力爭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存活率的國家,平均每百萬人中前列腺癌癥患者人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后的微小變化所引起的關注,肯定要高于對一個5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高達20%的國家的關注度?!?
這個文件在1992年里約熱內(nèi)盧聯(lián)合國地球峰會召開前的幾個月泄露出來,該備忘錄證實了世界銀行備受批評的觀點,即窮國是垃圾場。已故的巴西環(huán)境部前任部長何塞·盧岑貝格無比憤慨,他寫給薩默斯的信中說,這一推理“非常符合邏輯,卻又愚蠢透頂”。當時的美國副總統(tǒng)阿爾·戈爾非常惱火,他的反對使薩默斯出任克林頓政府首席經(jīng)濟顧問的機會化為泡影。薩默斯后來為此道歉,解釋說備忘錄試圖提供一個“諷刺性的對立觀點”,以使關于垃圾貿(mào)易的分析和思維更加清晰。
盧岑貝格所說的當然有道理,工資并不是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貧窮國家垃圾處理的價格經(jīng)常為零,并不是因為人們對污染問題無動于衷,而是政府沒有嚴格施行有關污染的法律。但是薩默斯的觀點也很有力,清潔的環(huán)境好比錦上添花,而富裕國家司空見慣的另一些東西,例如學校,對窮國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從長遠利益考慮,發(fā)展中國家用垃圾貿(mào)易換取機會多修建一所學校顯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