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釋放工作壓力,其實很簡單(5)

超常發(fā)揮 作者:(美)西恩·貝洛克


丹尼爾·魏格納是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他傾注了自己大部分心血來研究為什么人極力避免的想法或行為終究還是會發(fā)生。魏格納認為,當我們盡力避免想到某事時,會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有意識地尋找新的注意點,另一個是無意識地尋找那個自己極力避免的想法,目的是為了用我們的能力查漏補缺,進而從我們的腦中剔除那個想法。兩個過程雙管齊下,幫助人避免不想關注的主題出現。大多數時候,人們擅長這么做。但當我們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事情就發(fā)生了變化。想要表現得更好的壓力常常沖擊著前額葉皮層,它是有意識尋找新主題這一過程相關的大腦區(qū)域。魏格納繼而主張,在壓力之下,我們只有那個無意識的過程在運轉,這個過程完全向著尋找自己極力避免的事物前進。因此,我們很有可能脫口而出自己極力避免說出的話,或者做出盡力避免的動作或行為。在一次壓力較大的面試中,你可能做的最糟的一件事就是盡量避免想到某事。

在運動場上,當運動員們極力去避免易普癥出現的時候,易普癥反倒特別容易發(fā)作。與此類似的是,我和我的研究小組還發(fā)現,當高爾夫球員被要求避免推出長距離球(或短距離球)時,他們反而最容易搞砸。足球運動員在罰點球時被要求避免讓守門員夠到球,結果該球員更可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守門員身上而將球踢向守門員。再想想棒球隊員查克·納布勞克和他著名的一壘大力投球吧。眾所周知納布勞克強迫性地想要避免這種投球,但這反而增大了投出這種球的概率。

當你發(fā)現自己正在想著極力要避免的事情時,你該如何是好?有幾種方法可用來克服這種尷尬場面,有一些是我們已經提過的一般情況下用來對抗壓力的辦法。打個比方說,冥想也許能幫你學會不要老想著那些你盡力避免的事,特別是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冥想的效果更加明顯。冥想能幫助人分辨那些自己極力避免的事,進而清除它們,而不是抑制它們。清除這些想法可以降低日后這些想法再度出現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將你想要避免的想法寫出來(就像在大考前寫出你的憂慮那樣)可以幫你一吐為快,繼而降低它們在最需要避免的時候出現的可能性。當足球運動員被要求在射門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上并將球踢過去時,他們可以引導自己注意空蕩的球網而不是守門員。在會議室,你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有力論據而非不想說的話上。

公開發(fā)言的壓力與應對技巧

公開發(fā)言是每一位職場人士生活的一部分,在開會時、在商務會議上、在自由論壇上都免不了公開發(fā)言。就算不把上述場合算在內,領導團隊時也是要當眾發(fā)言的。這就是為什么琳達決定想辦法應對自己在觀眾的注目下感到的壓力和焦慮感。琳達是紐約一家房地產投資機構的成員,她在給潛在客戶介紹項目時會感到緊張,而且在非正式場合,比如和老板乘電梯到一樓那短短的時間,她也會倍感壓力。

給一屋子人作報告,或者在電梯里向公司高層提建議,都是讓人惴惴不安的事情。即便你已經準備好了,做了筆記,或者練習過開場白,但是一旦你開始做這件事,還是很容易緊張。為什么會這樣?即便這種情況只是偶爾發(fā)生也足夠讓人不安了。關于如何做好報告已經有太多太多的資料。有時候那些宣稱自己是演講大師的人告訴我們要思考每一個詞,而其他人會說要讓自己的大腦一片空白才好。哪一種方法才是正確的?為什么有的人似乎無所畏懼,而有的人連臺都不敢上呢?讓我們看看人在準備公開演講時的情況,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15年來,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做過實驗,通過讓測試對象進行公開演講來對他們施壓。這個實驗被稱為“特里爾社會壓力測試”,是以設計這一實驗的德國特里爾大學命名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