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選擇觀念已經通過一種似是而非的方式與這些自我約束的建議緊密相連了。所有關于如何“調整”我們生活和身體的建議都基于“我們需要更有組織性、更有效率、更易控制的生活”的觀念。自我約束也是有些書的主要內容,它們?yōu)榻】瞪睿绕涫窃诿朗钞a業(yè)日益發(fā)展的情況下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提供建議。像《富人如何變苗條》(HowtheRichGetThin)這樣的暢銷書描述了來自紐約豪華社區(qū)的女人(每個普通的美國女孩都向往的生活)如何計劃每一件使生活完美的事情,以及如何嚴格地控制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問題是,那些努力塑造理想形體和理想生活的女人總是覺得她們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不斷給自己下達新的禁令。
選擇意識形態(tài)論似乎是開放的思想,因為它依賴于多重選擇的觀念。在選擇頗多的時期,如果舊的限制不再存在,新的自我禁令馬上就會取而代之。這種禁令的改變曾經發(fā)生過,性解放運動后,獨身運動又開始興起,隨之而來的是強烈要求女人在性方面遵循性的規(guī)則,以增加男人的欲望。
但是,與此相矛盾的是,雖然人們經常發(fā)明新的自我禁令,但人們無法發(fā)明新形式的自我管束的合理化建議,像巴里·施瓦茨建議的那樣。心理分析學已經告訴我們:人們并不總是直接刻意地使快樂最大化、痛苦最小化。人們十分清楚,有些事情是具有破壞性的,但是他們不能阻止這些事情的發(fā)生,也無法在痛苦中獲得滿足感。有些人可能會理性地宣稱想在生活中尋求更多的幸福,但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卻更容易被相反的情況吸引。
即使選擇看起來是私事,但人們選擇的方式卻與維系人際關系和怎樣看待其他人的眼光有著本質的聯系。因此,這不完全是人們卸下自我約束重擔的方式,就像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把社會價值視為正確的選擇一樣。這解釋了為什么新型“自力更生”的個人通過名人文化塑造自我:一方面,作為個人,從零開始完全自由地塑造一種身份;另一方面,隨意追隨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其往往源自某個名人的生活。這反映出后期資本主義社會成人對社會理想認同方式的改變,一種發(fā)生在當今人們對權威選擇和自我控制認同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們在社會整體中自我認知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