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德
同學之間,混好了,是好兄弟;混不好,就成了死對頭。
蘇秦與張儀,都師從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平時,張儀的學習成績總比蘇秦好,蘇秦那些年,一直屈居張儀之后。
畢業(yè)之后,倆人便各奔東西。張儀先是在楚國國相的手底下謀事,也合著該他倒霉,有一次,楚相丟了一塊玉,大家都說是窮小子張儀偷的,結果,張儀差點被打死。走投無路之時,他想起了自己的同學蘇秦,其時,蘇秦正在趙國,居相位,擁權柄,正春風得意。張儀找到他,想走他的門路,謀個一官半職。哪曾料到,蘇秦并不愿見這位同學。即便給他飯吃,也是下等人才吃的食物。后來,張儀好不容易才見到了老同學,哪料蘇秦說,我們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飯的,讀書時你的成績比我好,現(xiàn)在你混到這個地步,我也無能為力啊。
老同學非但沒幫他,還羞辱了他一番。張儀氣得咬牙切齒,決定加入秦國,成就一番大業(yè)。
一路上,落魄潦倒的張儀卻遇到了一個好人。這個人不僅供他吃穿用度,而且出手闊綽,資助他銀兩。張儀覺得,這是上天在冥冥中幫助他,讓他遇到生命中的貴人。
在秦國,張儀受到了秦王的賞識,讓他做了客卿。張儀在送別恩人時,說了一大堆感激的話。最后,那人才道出原委,說:其實,我是蘇秦的門客,這一路上對你的幫助,都是你的同學要我這么做的。而且,他羞辱你,只是為了激怒你,好讓你立志成大業(yè)。
張儀感動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心里長嘆一聲,說,蘇兄,夠哥們兒,夠兄弟,愚弟不懂你啊。
同一時期,還有兩位同學,一個是李斯,一個是韓非子,他們都師從于荀卿,學習帝王之術。但李斯的成績遠遠趕不上韓非子,那些年,李斯一直耿耿于懷。
好在畢業(yè)后,李斯輔佐秦國,逐漸成為一代秦相;而韓非子回到了韓國著書立說,彼此兩不相干,也便相安無事。一天,秦王看到了韓非子所寫的《孤憤》,擊案長嘆說,我要是能和這個人交朋友,就是死,也沒有遺憾了。李斯說,寫書的,是我的同學,他叫韓非子。
巧的是,韓非子正好作為韓國的使者出使秦國,秦王一聽,非常高興。然而李斯卻心生害怕,他怕秦王喜歡上韓非子,進而冷落了他。于是,他便在秦王面前詆毀韓非子,說,大王您要征服天下,而韓非子最終幫助的,只會是韓國,他,終究會成為您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對于這樣有才的人,要趕緊把他殺了,以免留下后患。
秦王聽信了李斯的話。在獄中,李斯為韓非子送來了毒藥。韓非子到死也想不到,最后害死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同學。
人世大江湖,同學小江湖。蘇秦愛才,拯救了落魄中的張儀;李斯妒才,害死了將受寵的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