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節(jié):為什么我不會再次上癮(3)

這書能讓你永久戒煙 作者:(英)亞倫·卡爾


你也許會稍退一步想:“我不會試圖再次上癮。但既然亞倫?卡爾想再次上癮都做不到,那么,只要我使用他的方法戒煙,偶爾吸根煙肯定也無妨,絕對不會上癮?!?/p>

我向你保證,你這樣還是會上癮。因為我知道,盡管我一再告誡,但很多開心地戒掉香煙的人還是又陷入到了尼古丁的陷阱之中??隙ㄟ€有些人覺得自己很愚蠢,不好意思告訴我自己又染上了煙癮。所以,我要再一次申明:如果你想在余生中一直做個開心的非煙民,就需要徹底理解我的療法。

我沒有再次上癮是因為我并沒有真正想重新吸煙的欲望。我只是在重新經歷這個過程,以便估量戒掉尼古丁能引起多大的肉體痛苦。毫無疑問,你會馬上質疑:“既然你能夠這樣做,我為什么就不能呢?”

因為我有正當的原因,而你僅僅只是借口。你為什么還想重新經歷這個過程呢?你會僅僅為了證明有手比沒有手更好,而將手伸入沸水中嗎?如果你已經成功地戒煙,但仍然偶爾會產生吸煙的欲望,這就意味著,你沒有完全理解我的療法。我保證,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理解的。此時,點燃香煙就像不帶降落傘就從飛機上跳下來。如果你仍然對此心存懷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有其他煙民已經成功地戒掉了香煙,但現在想再抽一根,尤其如果這個煙民是你的孩子、父母或配偶,你會給他什么樣的建議呢?還需要我多說嗎?

為什么我永遠無法再上癮,而有幾個看似掌握了我的戒煙療法的煙民,卻再次上癮?在思考其中的緣由時,我突然明白,這是因為我對尼古丁陷阱本身,以及煙民的本性和心理都有了深入的了解。《這書能讓你戒煙》中沒有充分討論煙民的本性和心理,因此我在本書中將進行補充。既然設置陷阱的人需要理解所用的工具以及獵物,那么,獵物要逃出來并永遠遠離陷阱,也需要了解同樣多的知識。

自“獨立日”那天起,我就知道:無須實驗,我的療法對其他煙民也管用。因為我完全理解了陷阱的本質。但我怎會知道自己不再上癮呢?我顯然不知道,否則我也不會嘗試復吸。只有在嘗試以后,我才知道了這一點。因此,我們此時面臨兩個問題:

1. 如何發(fā)現戒煙很簡單?

2. 如何避免再次上癮?

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擔心再次上癮呢?為什么不直接使用第一次戒煙的方法。我已經解釋過了,這個陷阱的部分巧妙之處在于,當你再次上癮時,你不會馬上想要戒煙。但無論如何,我都愿意幫助前煙民避免再次上癮,或那些已經第二次上癮的煙民戒煙。要做這件事并不容易。雖然尼古丁陷阱相同,但每個煙民被洗腦的程度不一樣。而煙民們之所以無法戒除煙癮,正是因為被洗腦了。因此,為了和我一樣永得解脫,你不僅需要理解我的理論,還要踐行它。

為什么有些似乎徹底理解了我的療法、意志力頑強的高智商煙民,會再次上癮呢?有個復吸的女煙民提供了重要線索,她是哭著回來的。我清楚地記得她,因為在兩年之前,她也是哭著離開診所的,但那次是解脫和喜悅之淚。這在我們診所并不少見,當煙民意識到自己已經解脫的時候,就會流下熱淚。毫不難為情地說,碰到這種場合,我也很難不流點眼淚。

這是個異常聰慧的女士。她和我一樣,從掐滅最后一根煙的時刻起,就徹底戒煙了。自然,她對于戒煙失敗感到非常尷尬和抱歉——“失敗”是她說的,而不是我。細心的讀者應該已經注意到,我并不會將這樣的人稱為“失敗者”,而是稱為“復吸者”。這只是因為,事實本來就是如此。我并不會根據不吸煙的時間長短,來判定戒煙成功與否。有的煙民可能已經有30年不吸煙,但仍然感到被剝奪了某種樂趣,并且偶爾還會想吸煙。雖然我非常佩服他們的意志力,但我仍將他們視作失敗者。因此,在我眼里,成功戒煙的前煙民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理解煙癮的本質。

2.認識到吸煙根本不能帶來精神安慰或愉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