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于孩子來說,看電視就像是慢性麻醉(1)

好媽媽是最好的老師 作者:晨曦


外界的誘惑影響著孩子的發(fā)展,家長要用平常心來體恤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說教孩子。每個孩子都有顆感恩的心,家長用心和孩子交流,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聽話”。

如此“縱容”孩子

一項研究資料上這樣說,人在看電視時的腦電波和睡眠時的腦電波非常接近。坐在電視機前,大腦無需主動去反應任何問題,身體也是一種松懈狀態(tài)。這對成人來說可以是休息,而這對大腦和身體正處于發(fā)育時期的青少年卻非常不利。而臺灣作家李敖先生這樣尖銳地批評: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

也有人做過學齡前兒童調查顯示,經常看電視的孩子和經常閱讀的孩子相比,上學后智力差異明顯。因為兒童早期是智力啟蒙的最佳機會,而智力發(fā)育需要獲得不斷的信息刺激。電視是被動的、生活化的活動屏幕。孩子確實能從電視上了解到一些東西,但和閱讀相比,電視節(jié)目對兒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對兒童的智力啟蒙效果也很小。家長們如果僅僅用電視啟蒙而不注意閱讀啟蒙,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這時,不少家長會說,我也不愿意讓孩子看電視啊,可是管不住。其實這是孩子一種習慣養(yǎng)成的問題。

妞妞也有看電視很“瘋狂”的時候,不過麗文換了“管”的方法。

電視劇《天龍八部》曾在中小學的校園里很是火爆。麗文本來在家很少看連續(xù)劇,她覺得看連續(xù)劇太浪費時間,也很不現(xiàn)實。麗文的這種觀念從小就影響著妞妞,而妞妞也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要去看連續(xù)劇?!短忑埌瞬俊窡岵r大人們也許不知道,但是孩子們很是熱衷,妞妞在學校聽同學們說這個很好看,就回來后和爸爸爭著搶電視找到這個節(jié)目,一看上就被吸引住了。可能是孩子們在學校里要討論劇情的原因,妞妞看的時候特別的聚精會神。電視劇每天晚上都連續(xù)播放三集,從八點到十一點,而這個時間原本是妞妞寫作業(yè)、練鋼琴、閱讀或者溫習功課的時間。妞妞一般的習慣是每天回家就自己主動寫作業(yè),吃完飯練會兒鋼琴,休息會兒或者和爸爸媽媽聊天,接著自己去閱讀、溫習第二天的功課,一般十點左右就睡覺休息。迷上電視劇后,妞妞回到家就趕緊寫完作業(yè),著急地看看第二天的功課,接著電視劇開始,就什么也不干了;等到電視劇播放完了,已經過了平時睡覺的時間,鋼琴也不練習,也不看自己喜歡的文學書了。

麗文心里有些著急,文學雜志暫時不看倒沒什么事,可妞妞剛學鋼琴不久,天天練習才能熟練。這時很自然地想到要建議妞妞每天少看一集電視劇來練琴。但麗文很快就把自己的這個念頭否定了,她覺得妞妞一般不怎么看電視,好不容易有了這么喜歡看的,劇情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今天看完了等不到明天,怎么能忍心讓孩子每天少看一集呢?況且,如果強行讓妞妞少看一集,她也不可能在那靜心練習鋼琴,沒有心情怎么能練好呢?

妞妞看了一周后,自己也有些著急了。雖然看電視的時候她很陶醉,但一看完了,發(fā)現(xiàn)沒有練琴的時間了,她也很內疚。但以妞妞當時的意志力和電視劇之間,她還做不到主動要求放棄少看一集。麗文經過幾番思考、斟酌,她決定和妞妞商量,以后回家先練琴,然后再寫作業(yè),不過練琴的時間可以減少十分鐘。也就是說,電視劇開始之前練琴,等練完鋼琴后,就吃飯,吃完飯后邊看電視邊寫作業(yè)——麗文的這個建議在許多人看來真是瘋了,怎么可以教唆孩子一邊寫作業(yè)一邊看電視,孩子最怕的就是學習不專心,他們應該從小養(yǎng)成好的學習態(tài)度呀。

麗文是這樣想的:小學生的作業(yè)其實多半是體力活,他們在完成作業(yè)時并不需要動用多少腦力,也不需要做深入思考,孩子們只要調動一部分注意力就可以完成作業(yè);而看電視節(jié)目本身又是件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更不需要思考就可完成的事。寫作業(yè)和看電視這兩件事都比較簡單,應該可以同時進行。雖然這是一心二用,但并不影響什么。如果說有些影響,也并不嚴重,總體權衡還是個好辦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