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媽媽說,自己的孩子都出現(xiàn)了厭食的情況了,該怎么辦?其實,很多孩子的厭食現(xiàn)象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精神因素導致的。而不少媽媽,一看到孩子一頓飯不好好吃了,就抱著孩子去醫(yī)院,買了一堆的藥,讓孩子開胃。這都是些錯誤的做法,讓孩子吃更多的藥物,孩子更不愛吃飯。
我總結了生活中常見的成功經驗,給各位媽媽總結出來:
其一,家長的態(tài)度要保持平淡。孩子吃多了不要夸張表揚,孩子要是吃得少了也不要過度批評,這個問題上家長態(tài)度保持平和愉快,讓孩子
不再因為吃飯的問題而感覺有壓力。讓孩子端起飯碗時心理上是輕松
的,才有可能產生正常食欲。孩子的胃口不可能每頓都一樣,有時好點,
有時差點,不要強求他一定得吃多少,尤其不可強制孩子吃“高級營養(yǎng)
品”,當孩子不想吃時,千萬不要強迫他,因為適當?shù)酿囸I感可以改善孩
子的食欲,還有,孩子有時要一口菜一口飯地吃,有時卻喜歡把菜拌在飯
里吃,大人一般不要去干涉。
其二,在餐桌上不要和孩子講條件。有的媽媽總喜歡給孩子說“寶寶要是把這碗米飯吃了,媽媽給你買件漂亮的裙子/買個新玩具,好不好”、
“好好把飯吃了,爸爸媽媽就不打你了”等等,這一類的話都會對孩子吃
飯造成消極影響,而且無意中教會孩子用無理要求來要挾父母。
其三,讓孩子自己吃飯。幼兒從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家長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和精力辛辛苦苦地給孩子喂飯。家長經常喂飯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食欲,而且還會影響到兒童手部技能的發(fā)育。有的孩子在三四
歲的時候養(yǎng)成了壞習慣,家長要是不喂就不吃,家長喂幾口他就吃幾口。
這也是家長們給孩子養(yǎng)成的一個壞習慣,家長要告訴孩子以后讓他自己
吃飯。如果孩子不肯,就餓幾頓,肯定餓不著,孩子的這點壞毛病幾天就
改了。
其四,家長不要過分講究營養(yǎng)的食物。家長不要總對孩子說雞蛋有
營養(yǎng)要多吃,黃瓜沒營養(yǎng)要少吃。家長在做飯時調節(jié)好孩子所需要的營
養(yǎng)就足夠了。端上飯桌的食品就要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對于孩子不喜歡吃的食品更不可以用條件來威逼,有的家長會對愛吃肉而不愛吃菜的孩
子說,“要是不把菜吃了,媽媽就讓爸爸把肉全吃了?!边@樣的話只能讓他更討厭吃菜。不妨換一種做法,菜里可以少放一些肉,告訴孩子,“把這一小盤的菜和肉全吃光吧”,這樣倒可能刺激孩子對菜的興趣。
其五,如果你的孩子出現(xiàn)了厭食癥狀,你也不要太著急,不要指望孩
子幾天就可以好好吃飯。家長先要有耐心,這份耐心不是來自強壓焦慮
的暫時的裝鎮(zhèn)靜,而應該來自家長正確認識后徹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復
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的甚至是一兩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處強迫變成躲在暗處悄悄觀察,到一定時間終于忍不住又去
嘮叨孩子時,那么一切都將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