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與佛教的不解之緣

龍圖騰 作者:朱必知


龍的造福眾生的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相通和一致,構(gòu)成了造福人類、無私無我的中國精神。

龍在中國的地位,隨著佛教的傳入,變得更加崇高。佛經(jīng)的廣泛傳布,與中國人崇龍、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滲,共同導(dǎo)致了龍王在中華大地上的濫觴和興盛。從中國民間流傳的有關(guān)龍王以及龍母、龍女的傳說故事中,也能看到佛經(jīng)故事的影響。

在鳩摩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花經(jīng)》里,龍王共有八位。他們是: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修吉龍王、五德義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和優(yōu)缽羅龍王。到了《華嚴經(jīng)》里,龍王增至十位。在其他佛經(jīng)里,還有五龍王、七龍王、八十一龍王、一百八十五龍王之說。佛經(jīng)中的龍王功能有二:一是護持佛法,導(dǎo)佑眾生;二是興云布雨,消災(zāi)弭難。這后一條與中國龍興云布雨的神職相吻合。無論龍王數(shù)量的多少,在佛教中的龍王都是濟福蒼生、造福于民的好龍。

一些佛教故事也大多塑造了善良友好的龍的形象。

安徽省青陽縣的九華山,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人稱“仙城佛國”,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撬聳|的東崖峰西麓,有一眼“龍女泉”。關(guān)于“龍女泉”,有這樣一個傳說:

地藏菩薩在這兒苦修時,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打水,很不方便。有一天,地藏端坐在東崖峰西麓一塊巖石上靜修,忽然被一條小蛇咬了一口,地藏不為其所動。過了一會兒,一個漂亮女子出現(xiàn)在地藏面前,向他賠禮道歉,并說地藏所坐的巖石下有泉眼。地藏用錫杖撥開巖石,果然發(fā)現(xiàn)泉水。原來這位漂亮的女子是一位龍女,被地藏精心苦修的精神所感動,前來獻泉的。

關(guān)于桂林山水的由來,有這樣的傳說:

在秦始皇當政的時候,東海龍王的三公主到南海拜見觀音菩薩,途中看到成千上萬的民夫累死累活地抬石頭修長城,頓起憐憫之心。到南海見到觀音后,就請求觀音救救修長城的眾生。觀音給這位好心腸的龍女一枝柳條,讓她把南海中的石山趕去修墻,并叮囑她路上不要貪玩,不要和凡人說話。于是,龍女揮動柳條,南海中的石山便接二連三地跳出水面,變成虎、豹、象、馬、鶴、雞等各種活蹦亂跳的動物。龍女就用柳條趕著它們向北走。

走啊走,幾天后,走到了一個江水清秀、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龍女想到江邊梳洗梳洗,可那些動物卻越跑越快。這時候,一個頭戴風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迎面走來,龍女忘了觀音菩薩的囑咐,就請老公公幫忙看管一下這群動物。老公公揉了揉眼睛,說:“哪里有什么動物?明明都是些石頭山嘛!”老公公一語道破,這些動物立馬變成了真的石山,再也不會走了。龍女見狀,只好嘆息一番,將這些石山托給老公公照看,自己到南海向觀音菩薩請罪去了。這邊老公公精心照管石山,天長日久,自己也變成了石山,這便是有名的老人山。老人山周圍那些像老虎、像大象、像鶴、像雞的大小石山,據(jù)說都是龍女當年從南海趕來的。雖然龍女并沒有給修長城的人們幫上忙,但她善良可愛的形象,卻讓人久久難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