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的歲月”緊接著是張愛玲“藍紅年代”。
1928年,張志沂終于等到黃素瓊回國。黃素瓊答應回國的一個條件是要搬回上海。因為她的同胞弟弟在上海,而他們一向感情甚好。
張志沂因在鐵路局失去靠山,也不得不離開天津。 我八歲到上海來,坐船經(jīng)過黑水洋綠水洋,仿佛的確是黑的漆黑,綠的碧綠,雖然從來沒有在書里看到海的禮贊,也有一種快心的感覺。
好多因緣巧合,才能促成一件事,造就一個人。就這樣,才有上海的張愛玲,張愛玲的上海。我估計,“張學”一定是忽略天津?qū)垚哿岬挠绊懙?,連張愛玲《十八春》里的南京、她祖父祖母的南京,都不在他們的學術范圍內(nèi)??!
“藍紅年代”里,母親把整個家按照她的意愿作了很大的改造。家里的風格一下子很歐式,很小資。好景不長,1930年,父親母親離婚。
雖然他們沒有征求我的意見,我是表示贊成的,心里自然也惆悵,因為那紅藍色的家無法維持下去了。
雖然惆悵,但她成名后不止一次地堅持提醒人們,父母離了婚的孩子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不幸。
母親再次動身到法國。
母親把那明亮的西式的家一并帶走了。
父親的家,充斥著鴉片的云霧。在那云霧繚繞的家里,有教八股文的老先生,模樣乖巧的弟弟,父親的書房里堆疊著各種小報、章回小說,坐在里面感覺整個人都在日暮沉沉中陷下去。
這樣的環(huán)境張愛玲也是喜愛的。與其說她喜歡這樣的環(huán)境,不如說,她在父親的環(huán)境里生活得愉快,所以才會心生喜悅。那個時期她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星期一早晨坐著父親的汽車由司機送去學校,星期六再由司機接回家,從小帶她的保姆何干每逢周三就給她送去換洗衣服和食物。周末和寒暑假,還有好多喜歡的事情可以做:看電影、讀小說、找舅舅家的表姐妹們聊天逛街、去姑姑家玩兒。
張志沂發(fā)現(xiàn)了女兒的文學才華。張志沂是個舊時才子,吟詩作賦得心應手??吹脚畠河羞@方面的天賦,自然心生歡喜和寵愛。
有一次寒假,張愛玲仿照當時的報紙副刊形式,自己裁紙寫作畫圖,編寫了一張以自己家庭雜事為內(nèi)容的報紙。張志沂看了非常高興。只要有親朋好友來,總要拿出來向他們炫耀:“這是小瑛(張愛玲學齡前的名字)作的報紙副刊?!毖哉Z間滿是得意。
母親走了,并沒有帶走她的快樂。
最初家里沒有我母親這個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