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會怎么看李鴻章?

張愛玲:她從海上來 作者:艾嘉


原本我對李鴻章沒有什么特殊感情,但當看了他對很多事情的態(tài)度、處理方式之后,覺得這個權傾一時、不可一世的人很多時候僅僅就是一個父親、一個長輩。而代表大清帝國簽訂的那些侮辱性的條約,實在是由不得他。說他“喪權辱國”,也太放大一個人的力量。

他赴英國訪問,把對方所贈名犬宰而烹之,還寫函“所賞珍味,感新得沾其珍”,一時傳為笑柄。但我總覺得這是一個老人對無奈時局的應對。

1895年,他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次年,要赴俄國賀俄沙皇加冕并簽訂《中俄密約》。他與李經(jīng)方坐船到日本換船,日方早在岸上為他準備了行館,但他拒不上岸,夜宿船中,“誓終身不復履日地”。第二天,換乘的船駛來,需要先坐小船銜接,他得知小船是日方船,仍拒不登船。后來日方只好在兩船間架一飛梁,他才登梁換船,駛去俄國。這一年,他正好72歲。

李鴻章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在朝四十余年,無一日不在要津。1901年7月,李鴻章與聯(lián)軍簽訂了此生最后一次乞和條約。他曾對郵傳部尚書盛宣懷說:“和約定,我必死?!?月7日,他逝于北京賢良寺寓所。這最后一次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他以78歲高齡抱著必死的心情前往,其生命中背負的沉痛能不能企望得到蕓蕓眾生的了解和諒解?

《孽?;ā防锩嬖鴮懙涝谕悴蠢铠櫿拢┑呐P房里,莊侖樵(即張佩綸)瞥見桌上一卷署著“祖玄女史弄筆”的詩稿,其中兩首議論中法戰(zhàn)爭的七律,最后一句是“功罪千秋付史評”。莊侖樵當下“不覺兩股熱淚骨碌碌地落了下來”。

我覺得這末一句“功罪千秋付史評”用在李鴻章的身上也不無貼切。

我寫人,總歸會喜愛上這個人。不知道這是幸還是不幸。因為喜愛,才能感同身受。但喜愛,也會帶來落筆的厚道,或許會使人覺得經(jīng)緯不明。

再說張佩綸。連李鴻章上折為他辯護都無效時,他只好離開。帶著老婆去了南京,從此稱病不出,絕足官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