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扯藝術(shù)家
好端端的一張紙在寶寶手下被毫不留情地分解成了碎片,是孩子天生愛破壞嗎?其實不是。媽媽不要為家中愛撕紙的小淘氣而煩惱,他的這種帶有破壞性質(zhì)的行為,其實是一個小藝術(shù)家正在起步哦。
在一次整理屋子時,我翻出一張放在抽屜最底層的獎狀,這是淘淘爸爸獲得的“先進工作者”證書,是他的心肝寶貝。但是,這張“榮譽證書”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本色,而是粘在一張硬紙片上的碎片的拼接。我們之所以保存至今,一是淘淘爸爸當年的驕傲,二是這是淘淘做撕扯藝術(shù)家時的即興之作。當時,他把這張獎狀撕成了100多塊碎片,后來又在我的幫助下,將這些碎片全部拼接,恢復了原本的面貌,紀念意義還是挺大的。
剛滿一歲,淘淘的兩只小手就開始撕紙,只要他能拿到手的紙片、書籍,全都會毫不留情地撕扯開來。有一次,我買了一本幼兒識圖書,興沖沖地拿給他看。小家伙拿在手中沒有看上幾眼,突然兩手一扯,嶄新的書就被扯為兩半。要不是我眼疾手快,搶救及時,嶄新的書就會被徹底撕成碎片。
從那以后,我都把家中的書籍都放在了高處,以免慘遭“毒手”。盡管如此,他還是把他爸爸引以為傲的“榮譽”給毀掉了,害得我浪費了小半天的工夫才給“修復”好。
對于嬰幼兒階段愛撕扯東西的行為,我是有心理準備的。育兒書上講到,寶寶滿6個月后,就會出現(xiàn)撕紙現(xiàn)象,這是寶寶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某些事物,從而滿足新奇感。因為此時他們的手部動作漸趨精細,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也基本具備,當他們發(fā)現(xiàn)通過自己小手的動作可以改變紙的形狀和發(fā)出聲響時,會感到歡樂和驚喜,故而樂此不疲。
研究證明,手的活動在肢體運動中尤為重要。人的大拇指運動區(qū)在大腦皮層中的面積相當于大腿運動區(qū)的10倍,而人手上有100萬根神經(jīng)和大腦聯(lián)系在一起?,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表明,經(jīng)常活動手指可促進大腦功能的保持與強化。孩子做撕扯動作,特別利于智力開發(fā)。撕紙就像學爬、學走一樣,也是孩子成長中正常的學習過程。撕紙可以鍛煉孩子手部的小肌肉、手指的靈活性,以及手眼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操作和想象能力,促進腦功能的健全和成熟。在給孩子看不同顏色的紙張時,可讓他對顏色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粗糙度不一樣的紙張,也能讓孩子通過觸摸去感覺。所以,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條件,讓他盡情地撕。
淘淘在撕紙時,我也會陪伴在他左右,大多時候他的撕扯是無意識的、無目的的,純粹是為了好玩。他能把一張大紙撕成指甲大的碎片,弄得渾身上下都是碎紙屑,像沾滿了雪花??吹郊垙埶榱训哪樱麜珠_心。當他稍大些時,我便引導他有目的地去撕紙,如我把一張方形的紙張撕扯成圓形,告訴他這是天上的太陽,指導他如何把方形的紙張撕扯成圓形。盡管他的小手還很笨拙,我還是由衷地發(fā)出贊嘆聲,讓他很有成就感。
不要小瞧孩子的能力,他們的模仿性很強。慢慢地他會把紙張撕扯成諸如三角形、菱形、月牙形。到他兩三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太熱衷于撕紙了,而是能折一些簡單的折紙了,這可比單純撕扯更復雜、更藝術(shù)了,可見他的小手越來越靈巧,越來越熟練了。他有時候還自己搞些創(chuàng)意,折疊些他認為很美、很了不起的形狀。當然,我的贊美之辭也絕不吝嗇,總是給予肯定的贊美,夸他是聰明靈巧的寶寶。
使他從無目的地撕扯,到有意識地設(shè)計,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有著許多親子技巧和情感。如果我們不去陪同他去撕紙,任憑他自己胡亂撕扯,也能鍛煉他的手部動作精細發(fā)展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但是卻缺少了審美、構(gòu)思等鍛煉。其實,只要我們做父母的用心去做,合情合理地去引導,完全可以延伸孩子的能力鍛煉,特別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孩子喜歡撕扯紙張,絕不能認為這是孩子在淘氣,是在搞破壞,更不能覺得是在浪費,舍出幾張紙來,費不了幾個錢,遠比日后送他去什么培訓班省得多。父母應(yīng)教會孩子將大紙撕成小紙,再撕成紙屑,使他初步認識到自己有改變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訓練手眼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促進腦功能的健全與成熟。然后,再逐漸引導孩子做些有目的性質(zhì)的撕扯,如讓他撕一個大蘋果,撕一片樹葉,撕一朵花,沒準還會熏陶出一個藝術(shù)家呢。因此,父母不要阻止孩子撕紙,相反,還要鼓勵他去撕。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書本和有價值的資料交給寶寶撕,也不要將不干凈的紙給孩子撕,以防傳染上疾病?,F(xiàn)在,有許多免費的廣告紙可以為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料。還有一些過期的報紙雜志,里面的紙張也挺鮮艷的,有藍天白云、花花草草、各種人物,紙張都很漂亮,孩子更愛去撕扯了。
我們還可以將教育不著痕跡地融入到撕紙游戲中,如數(shù)量、形狀、多少、大小、長短、寬窄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悄悄地傳遞給孩子。我們無須總是去追問孩子“這是什么形狀?哪個長?哪個短?”等類似的問題,來確定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這些概念。也許當時他不一定能回答上來,可卻已經(jīng)印到腦海中,等他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或因在適合的場景刺激下,也許突然某一刻,他自己就會將這些概念表達出來。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接納一切,并輕輕松松內(nèi)化成他自己的東西。
撕完紙之后,孩子的小手也累了,這時候媽媽可引導他把碎紙片一片片捏起,放到媽媽的手中,媽媽一口氣吹散,五顏六色紛飛的紙屑一定會令孩子開心不已。媽媽還可以鼓勵寶寶也吹,讓他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但一定要小心看護好孩子,防止他把紙屑放到嘴里。
需要提醒的是,盡量不要給孩子提供紙邊角比較鋒利的紙張,以免劃破孩子稚嫩的皮膚。撕紙后還要記著把他的小手清洗干凈。每次玩完撕紙游戲,應(yīng)提醒孩子一起參加打掃工作,把碎紙屑清理干凈。讓孩子養(yǎng)成對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后果負責的好習慣。在撕紙的時候,也可以帶進節(jié)奏,以不同的節(jié)奏撕紙,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撕紙體驗。因為,以不同的節(jié)奏撕紙,手的感覺以及撕紙時發(fā)出的聲音就會不同,這樣可以為撕紙這項活動增添更多的樂趣,甚至可以將撕紙游戲發(fā)展成為開發(fā)其音樂潛能的游戲。
不要為家里有一個酷愛撕紙的“小淘氣”而困擾。與孩子在一起生活就是這樣,他既能給你帶來歡樂,也會給你帶來煩惱。而這種煩惱對于他們來說,卻是無比的快樂。孩子需要鼓勵,需要寬容,更需要大人的引導。與孩子玩在一起,收獲的絕對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