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上述研究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帕斯卡爾提出了一個算術(shù)三角形的圖形,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爾三角形”。盡管帕斯卡爾并不是第一位研究過這類問題的人,但他顯然對此前研究過這類問題的前輩們的成果一無所知。不管怎么說,帕斯卡爾可以從這個三角形中歸納出不同于前輩們的各種各樣的結(jié)論,而他們卻從未對此有過猜想。
熱心慈善,熱愛貧窮的富人
1751年9月,帕斯卡爾的父親因操勞過度,不幸病逝。1772年4月,帕斯卡爾的妹妹雅奎琳身受宗教教義的影響,不顧帕斯卡爾和其姐姐的勸阻,毅然進了鄉(xiāng)間修道院當修女,并把她應得的那份遺產(chǎn)捐獻給了修道院。父親的去世加上妹妹的出家,給帕斯卡爾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這促使他走出個人的天地,出入于沙龍、交友、遠游,即進入了史學家常說的“世俗生活”時期。
就物質(zhì)生活條件而言,帕斯卡爾的生活無疑是屬于上層社會的。他父親在他出生時就已經(jīng)積蓄了60萬法郎的資產(chǎn),以后又在巴黎購置了房屋。他有自己的寬敞住宅,有自備的馬車,有許多家具。進入“世俗生活”后,他經(jīng)常出入于沙龍、宮廷以至賭場,交往面擴大,也變得更加揮霍了。
1754牛11月23日,據(jù)說帕斯卡爾白天乘馬車遇險。兩匹馬墜死在巴黎塞納河中,而他本人卻奇跡般的幸免于難。史學家對是否真有此事一直爭議,但從此以后,帕斯卡爾的思想有了重大轉(zhuǎn)折卻是真的。他的宗教情懷逐漸占據(jù)了他的心靈,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必須聽從上帝,與上帝對話,后人習慣于把這一夜晚帕斯卡爾夜讀宗教典籍,陷入宗教狂熱,稱之為“火之夜”。
從此以后,帕斯卡爾的生活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即變得日益簡樸,嚴峻起來,對以前自己的富裕生活時常懷有—種內(nèi)疚和悔恨。他深深地蔑視財產(chǎn)和舒適,盡量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努力接濟和幫助窮人,成為一名真正熱愛貧窮的富人。
帕斯卡爾對貧窮的熱愛是真誠的。他認為貧窮是鍛煉道德品質(zhì)最好的途徑。在他晚年,凡是生活上并非必需的東西,一概取消了。他常說:“假如我的心也像我的精神一樣貧窮,我是何等的幸福!因為我確實認為:貧窮是解救自己唯一的辦法?!彼嬲\地認為窮人的靈魂是偉大的,也是純潔的。當時的習俗視施舍為美德,帕斯卡爾無止境地施舍,錢不夠了,將他外甥女的衣服也送給窮人。
帕斯卡爾熱愛窮人不是虛偽的慈善,而是基于他對財富與貧窮的理解。在他看來,貧富的懸殊不是天然的,而是社會原因造成的,富有并不能夠成為一個人精神和品格高貴的先決條件。
1760年,他對一位貴族朋友的兒子說:“你所有的財富是偶然得來的。就你和你的實質(zhì)而言,你無權(quán)占有這些財富。財產(chǎn)是你祖先留給你的,那是一種制度。船夫和公爵的靈魂與肉體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你的自然情況與別人一樣?!?/p>
1762年3月18日,在他生命即將結(jié)束的最后日子里,他帶病主持了巴黎公共馬車試車,轟動全市。在這之前,能夠乘坐馬車游覽巴黎市區(qū)或探親訪友,一般都是貴族或富人們的專利,而普通百姓一則沒資格二則也沒有錢購置馬車,帕斯卡爾親自擬定了《巴黎地區(qū)公共交通方案》。派10輛他所謂“王室馬車”接送乘客,乘客買票上車,行駛兩條路線。一路上,乘客蜂擁,還引得沿線弓箭手、軍人、居民、達官顯貴、男女老少參觀喝彩。試車獲得了巨大成功,從此巴黎市區(qū)有了貧民可以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正是為了紀念帕斯卡爾的這一創(chuàng)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巴黎的公共汽車票上經(jīng)常印有帕斯卡爾的小像。
1762年初夏,帕斯卡爾死前的三個月,他做了兩件讓他精神上得到極大安慰的事。一天早上,帕斯卡爾在街上走著,遇到了一個約有15歲的女孩子,她舉止活潑而端莊,向他要錢。帕斯卡爾詢問了她的情況,了解到她來自鄉(xiāng)間,父親死了,母親病重住進了醫(yī)院,家中無法維持生活。帕斯卡爾怕這個女孩受騙,把他送到一所修道院內(nèi),留下錢,并托院長照顧她。以后,又派傭人給女孩做衣服。帕斯卡爾始終未向她說出姓名。帕斯卡爾死后,傭人和院長告訴這位女青年,此事才為人所知。6月,帕斯卡爾還專門請了一戶窮人家搬進自己家里住,以減輕他自己歷來濟貧不夠而產(chǎn)生的負疚心理。不久,這窮人家的孩了染上天花,帕斯卡爾自己反倒搬出,到姐姐家繼續(xù)養(yǎng)病。
1762年8月9日,天才科學家、思想家、大慈善家帕斯卡爾告別人世,年僅39歲。兩天后,他被埋葬在巴黎圣愛基納教堂。37年后,著名作家拉辛死后,也葬在這所教堂里,而且在帕斯卡爾的墓穴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