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之源(2)

龍年說龍 作者:公隋


 

作為龍的融合對象之一,馬是當(dāng)之無愧的。龍頭像馬頭,甲骨文中的某些龍字,頭部窄長,看起來與馬的頭很相似。古籍中還有龍身似馬形的記載?!墩摵狻を灧菲涊d:曾有兩條 “黃龍”,在去泉陵城七里的湘水中出現(xiàn),這兩條龍身長十余丈,很是稀罕。附近的居民都去觀看,發(fā)現(xiàn)在距這兩條龍數(shù)十步的地方,又有六條小“龍子”在嬉戲,而這“龍子”的形狀就很像馬駒。又有傳說稱,唐玄宗時曾得到過生著龍鱗的異馬一匹。后來,唐玄宗西幸,這匹馬在咸陽西跳入渭水化為龍,一去而不知所終。《西游記》中小白龍變成馬的故事,應(yīng)該也是受到了龍馬互變的傳說的影響。

龍的形成中當(dāng)然少不了鹿的參與。雄鹿頭上分叉的鹿角,威武美觀,象征著旺盛生命力,正是這種威武,使鹿進(jìn)入龍的形象之中。鹿的長角、高頸、勻稱線條、昂揚活力,在商周的夔龍紋上得到體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怪龍紋,也有不少鹿的影子。龍之角本來不分叉,但在隋唐時期開始像鹿角一樣分叉,到了宋代及宋以后,分叉更多更長,基本上與鹿角無異,所以龍“角似鹿”,或者干脆有人認(rèn)為龍角就是鹿角。

龍與雷電的關(guān)系不僅僅在于龍形似電,更在于人們常常將龍、雷、電三者相提。漢族民間常說閃電是“龍王顯靈”,雷電擊人是“龍抓人”。古代蒙古人認(rèn)為雷電出自某種類似于龍的動物?!堵膱@叢話·祥異》錄了一篇《蜘蛛網(wǎng)龍》的故事:“海州大伊山中有千年蜘蛛,能噓氣為黑風(fēng),居民每望見,其風(fēng)如黑煙蓬蓬,人皆嚴(yán)閉戶牖。行路者則面墻伏壁,不敢觸,恐其毒也?!螒c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忽大雷雨,有兩龍來擊之,蜘蛛吐絲布網(wǎng),縛住兩龍,兩龍窘,格斗半時,濱海皆漫。又突出火龍兩條,焚其網(wǎng),前兩龍始遁去。須臾,雨收云散,龍與蜘蛛皆不見。”這個故事中的龍,變幻莫測,又能吐火,不是閃電又是什么?《周易》中有“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等卦爻,有學(xué)者就指出,這里的“龍”,其實就是雷電。春分秋分之間,陽氣陰氣相干擾,互相爭雄,兩者碰到一起,便形成雷電—電的形態(tài)就是龍。

大雨之后,美麗的彩虹出現(xiàn)在天邊,有時這虹一直延伸到水面。這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讓古人浮想聯(lián)翩,于是他們假想,虹就是司理雨水的神靈留下的足跡,他在行云播雨之后,又要到江海湖泊里去汲水了。司理雨水的神靈不是龍又是什么?這彎彎的、細(xì)長斑斕如汲水的虹,當(dāng)然是龍的化身。這種身軀拱起、雙頭下垂的形象,本來就是龍神形象的一種。古人在造字時,就將虹造成身軀拱起的雙頭龍的形狀,民間也有虹是龍在喝水的說法。文物資料也為“虹為龍”提供了印證。如遼寧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雙龍首璜形玉飾”,看起來就很像是“虹”的樣子;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龍紋玉璜,也是彎彎的虹的形狀;周代青銅器上有的虹霓紋,就是弓起身子雙垂龍首的樣子……甚至有學(xué)者認(rèn)為,虹是龍的最直接的原型。

除以上這些動物外,蜥蜴、鯢、牛、虎、熊、狼、鷹也都參與了龍形象的創(chuàng)造,我們在龍的身體或脾性上,或多或少可以找出它們的影子。龍之源,就是古人對天地自然崇拜的反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