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與領導(1)

決勝紅海 作者:周大江


許多企業(yè)在任用管理者時都會犯這樣的邏輯錯誤,以為團隊的管理活動不過是業(yè)務操作的延伸,因此常常會把表現(xiàn)出色的業(yè)務骨干自然晉升為管理者。這是一種典型的“冷兵器”時代的思維。在遠古的冷兵器時代,軍隊的首領往往在作戰(zhàn)勇敢和武藝超群的士兵中產生。

然而,管理的對象是特定團隊中的人,而業(yè)務操作的對象則不是。因此,管理與業(yè)務需要的是不同的能力和素質,管理者也不可能是業(yè)務骨干的自然延伸。

既然管理的對象是人,卓越的管理者首先必然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因此,“管理”是一門綜合的學科,卓越的管理者也需要具備諸如哲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等多門基礎人文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至少應該具備這些學科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卓越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管理學的完整知識結構。當然,也有許多杰出的管理者能夠通過學習、借鑒、思考和總結,使自己的智慧和行動暗合管理的規(guī)律。

在管理者的專業(yè)能力中,除了業(yè)務判斷力具有鮮明的行業(yè)特征外,管理能力和領導力均具有極強的普適性。

管理與領導的差異

人的組織行為,離不開兩種力量的作用:管理與領導。通俗地講,“管理”是對人的約束;“領導”是對人的牽引。二者均屬于廣義的“管理”范疇。

狹義的“管理”,主要是指通過制度、計劃和控制等因素產生的約束力,使員工按照企業(yè)既定的規(guī)則行事;以人的安全性動機為基礎,以負激勵為基本手段;目的在于修正員工的言行,使之“不逾矩”。

狹義的“領導”,則主要是指通過激發(fā)、指引和疏導等因素產生的牽引力,使員工朝著企業(yè)既定的方向努力;以人的進取性動機為基礎,以正激勵為基本手段;目的在于引導員工的言行,使之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原動力。如下圖所示:

圖6-5“管理”和“領導”對組織行為的作用力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過分強調“管理”,就會使員工產生強烈的壓抑感,使企業(yè)喪失基本的活力,出現(xiàn)“管理過度”的現(xiàn)象;如果過分強調“領導”,就會使員工產生強烈的混亂感,使企業(yè)喪失基本的秩序。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嬴政是“管理過度”的典型,因此才落下“暴君”的罵名。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后,多以法家思想治國,在管理方面達到其他六國所不及的高度。秦國對人的控制,自有一整套成熟的體系;但有意思的是,秦始皇這位暴君在天下統(tǒng)一之后,反而并不擔心功臣們“震主”,因此在他身上,卻沒有發(fā)生“兔死狗烹”的悲劇。

相反,歷史上著名的“明君”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寒微,也沒有秦始皇家族那種長達610年的“管理史”;但他們卻是“領導”的天才,能夠激勵手下一往無前地沖鋒陷陣。可等到奪得了天下,他們卻自知無力約束那些功高蓋世的元勛,于是便毫不猶豫地舉起了屠刀。

然而,正是因為秦始皇過于迷信“管理”的約束力,才使得他在一統(tǒng)天下之后不惜民力,驅役無度;以至于官逼民反,一夫振臂而天下響應,最終葬送了看似強大的秦國。漢高祖和明太祖均深諳激勵之道,在天下初定時便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使王朝的經濟迅速復蘇,為百年基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理”和“領導”在管理者的能力結構中,儼然太極圖中的一對陰陽魚。二者相生相克,相輔相成。因此,對二者的分寸把握是一門藝術,必須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這種分寸的把握雖然看上去很難,但也絕非無章可循。一種行之有效的操作原則便是管理者時時處處以企業(yè)的組織原則為基準,行事過程中心懷發(fā)自內心的正直、客觀和善良。

管理

如果把一個有機的企業(yè)組織比喻為一個人,那么,(狹義的)“管理”如同企業(yè)的機體,而“領導”則如同企業(yè)的靈魂。管理者的“領導”過程,同時也是培育、維護和主導精神穹宇的過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