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石油的真相(3)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劉鋒


平心而論,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石油資源已經相當可觀了,但再可觀的資源也經不起人類不加節(jié)制地揮耗,坐吃山空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我們對石油的需求如此之大,對石油的消耗如此之快;而反過來,地球對石油的生產和供應又是如此緩慢。這就是目前正在累積著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所在。我們不要指望地球會迎合人類的需求,加快再造石油的速度。我們要么妥協(xié),降低對石油的消耗;要么改轅易轍,轉用石油替代能源。否則,失衡的石油供需天平遲早會傾覆,并由此引發(fā)深重的社會危機和災難。

石油再生的條件太過苛刻,自然無法作為永世的能源。

石油耗盡的那天

既然人類社會對石油的需求如此龐大,那么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這種液體終有被吸干的那天,這將是什么時候呢?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打出的標語頗具代表性,足以警示世人:人類用完第一兆(單位:一萬億)桶石油,花了120多年。再過30多年。人類便可能用完第二兆桶石油,這近似于全球已探明的石油總儲量。換句話說,根據全球已探明的石油總儲量,依照目前的消費速度,全球石油資源僅夠人類使用三四十年左右。如果覺得聳人聽聞或難以置信的話,那么參閱2009年英國石油公司(BP)最新的研究報告便會有更詳盡的解釋與答案。

而早在十多年前,權威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就已經做出過近乎相同的論斷。至于其他林林總總的石油研究報告,車載斗量的各類大部頭石油論著,盡管結論不一而足,但有一條最基本的共識,那就是全球已探明的石油資源與龐大的消費相比并不富裕,全球石油資源足夠開采的年限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

石油地質學上有個著名的“休伯特峰值理論”,這是美國地質學家休伯特·金在1956年的一次大會上提出的。這個理論的實質是,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當一個油田的開采量達到其可采儲量一半的時候,其產量便達到峰值,然后會開始下滑,整個的開采量隨著年份的推移,呈典型的鐘形曲線分布。休伯特并由此做出了驚人的預測,即美國的石油產量在1970年左右將達到頂峰,然后開始走下坡路。休伯特的觀點在當初提出時,曾遭致與會者一片憤怒的反對聲。大多數地質學家和石油巨頭都對他的預言不以為然,甚至不無嘲諷。因為在他做出這個預測的時候,美國的石油產量正處在開發(fā)的鼎盛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如同預言提出時的驚人表現一樣,休伯特的預言后來被驚人地證實了。到了1970年,美國的石油產量真的達到了頂峰,此后產量開始逐年下降,美國也由此喪失了世界主要產油國的優(yōu)勢地位。休伯特的理論在其他油田的開采過程中得到了逐步證實,如今已為地質學界所普遍公認。

事實上,不僅僅是石油,自然界其他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過程大體上都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人們開發(fā)自然資源就好比在蘋果樹上摘果實,最容易發(fā)現,最好摘的蘋果一定率先被人們收入囊中,剩下來的,要么是不好的蘋果,要么就是處在人力難以企及的位置而無法采摘。后面收獲的蘋果數量自然而然地要下降。這種情形恰好就是當今石油工業(yè)所處困境最形象的縮影。

依照休伯特峰值理論,結合全球的石油探明儲量,2010年左右全球石油總開采量將達到總儲量的一半,也就是達到歷史峰值。隨后的年份里石油總產量一定是逐年減少的,并且開采成本會迅速上升。這將對世界經濟與我們的生活造成巨大沖擊。事實上,一些獨立的科研人士對石油枯竭日的看法更為緊迫。他們不隸屬于任何利益體或集團,往往出于科學探索的精神進行相關研究,其觀點看起來更可信一些。這些科學家并不認同歐佩克或某些石油公司所抱有的樂觀態(tài)度。他們警告說,石油耗盡的那一天,要較政府與石油公司愿意承認的日期為早。比如,倫敦石油消耗分析中心的首席科學家科林·坎貝爾判斷說,便宜和容易開采的石油高峰已于2005年來過并走開了。今天即使把那些已探明的資源比重大的深海及南北兩極地層下的油田都考慮在內,并且加在一起計算的話,高峰仍會在2010年左右到來。在石油資源極為豐富的中東地區(qū),情況也同樣如此。而全球社會的石油供應正越來越依賴這一地區(q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