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這是舊時的兒童讀物《神童詩》的開篇。不過是六七歲的孩子,便要被從小灌輸讀書進仕的儒家思想。
我在花園里他每日去讀書的必經(jīng)之路上,等他。朝露尤未逝,依然掛在花葉草尖。晨曦中,走來一大一小兩個身影。虎頭虎腦的他,一副典型的小少爺打扮,著姜黃色綢緞袍子,頭戴紅桔子瓜皮小帽,腦后拖著的小辮子烏黑油亮。
母親又在嘮叨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啊。濤兒,萬不可忘。
他一邊心不在焉地隨聲應著,目光始終追逐著薔薇叢中的一只玉色蝴蝶。這花,這蝶,過得這一夏,還不是該枯萎的枯萎,該死去的死去。
不知為何,蝶的出現(xiàn)竟令他神思恍惚,剎那間,孰真孰幻,前世今生疊映交輝。
是日學后,文濤于園子西北角的假山洞子前,遇到一只虎斑小貓。
小貓從哪來的?他猜想,或許是借著墻邊上那株老槐樹,爬下來的吧。貓兒見了他,似躲非躲,一雙提溜圓的大眼睛,只管盯住他看。待到他走近前去,蹲下身子,小貓竟“喵喵”叫著,一步步蹣跚地朝他走了過來。
抱起瘦骨嶙峋的虎斑小貓,文濤趕緊一溜小跑去找母親。心想,這小貓定是餓壞了呢。
聽到門外兒子踢踢踏踏奔跑的腳步聲,王氏掙扎著坐起來。這幾天咳喘病又犯了,夜里不得安睡,一大早還要趕著起來,打發(fā)小文濤起床收拾,上前邊去念書,故而此刻仍倍感疲累。
房門隨著文濤的叫嚷聲,被砰地一下撞得大敞四開,隨即,地當間兒的日影里,便立著個懷里抱著小貓的孩子。
文濤一心想著讓母親給快要餓死的小貓弄點吃的,起初并未注意到母親一臉憔悴,大白天的還臥在床榻上。待到興沖沖講述完了自己揀到小貓的經(jīng)過,方才發(fā)覺,母親竟連下床都顯得十分吃力。他慌了神,顧不得貓,只管拉著母親的手,大喊乳母劉媽快來。
王氏原本極不情愿驚動別人,歷來身體不適,不是自己想辦法調(diào)理,就是咬牙生熬過去??傉讨昙o尚輕,起居始終如常,不曾被人瞧出來。只是這次連捱數(shù)日,終不見好,自己心里亦有幾分著急。
大夫來診治過后,二娘又破天荒過來探望,直鬧到掌燈時分,屋里才算安靜下來。王氏闔眼歇息了一陣,再睜眼時,見兒子文濤仍抱著貓坐在椅子上,人貓兩雙眼,皆安靜地瞧著她。連忙叫他快去吃飯。
我要在這兒陪著您。小文濤一臉鄭重。今天二哥講了,昭明太子不但文章寫得好,還是個真正的孝子。我也要做他那樣的人。尚未變聲的童音,稚嫩堅定。
王氏聞言頗感欣慰,調(diào)整下呼吸,也不管自己是否會因講多了話再咳嗽不止,直欲趁機多教孩子一些道理。
濤兒說的沒錯啊。你可知這昭明太子還有哪點好嗎?
知道知道,除了孝順母親,他還心地良善,自身節(jié)儉,愛周濟窮人!
王氏念及自己已逝的丈夫,心頭不由得一酸。濤兒,你要記住,你父親是個最樂善好施的人,最憐貧惜老的,你一定要學他。錢財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萬不可做一點為富不仁的事啊。說著,又從枕邊拿起日間翻看的《金剛經(jīng)》。接道,你瞧,這《金剛經(jīng)》便是那昭明太子編整的??梢姶蠓舱嫘男欧鹬?,必有一顆慈愛之心。
文濤見母親喘吁吁地一路說話,甚是勞神,便有些不安起來。后面的話不及細聽,連忙放下小貓,走到母親床前扶她躺下。娘,您快歇一歇吧,濤兒全都記下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一場春夏之交的咳喘病,直拖了個把月,方大抵痊愈。但自此后,王氏竟落下了個病根,加上多年的積勞積郁,致使其健康狀況一直不及同齡人。
儒家以仁者愛人的思想教化于世,主張知禮,守孝,誠信,盡忠,舍身取義,為成業(yè)立人根本。李叔同自幼既接受以儒家思想為基礎(chǔ)的傳統(tǒng)舊式教育,于這些基本原則自然皆須一一奉行。
其實,李家世代書香,連日常生活皆處處滲透著根深蒂固的儒家教范,對子女的教化自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如,依《論語·鄉(xiāng)黨》之訓,“不離姜食,不多食”,故而餐餐必擺上一碟生姜。
19世紀末,科舉制度仍未廢黜,新學萌芽還只初起,科舉入仕依然是年輕學子們出人頭地的必經(jīng)之路。李家三少爺天資過人的名聲,族內(nèi)外遠近皆知,都說他日后定非池中之物。李文熙更是一刻不敢耽擱,從學齡開始,請先生一步一個腳印,教授他四書五經(jīng)??磥恚罴椅磥淼脑俣扰d盛,全指望他日后學業(yè)有成,考取功名了。
天才兒童幸未辜負眾望,功課果然神速進益。10歲上通讀《孟子》,15歲既通《左傳》作文。在母親和兄長的日日敦促與教導下,李叔同度過了一味刻苦讀書的孤獨童年。多少次,他獨坐書桌前,心里長草了一般又慌又癢,恨不得隨著窗外的風與蟬鳴,飛出去與小伙伴們一道,手牽手摸魚,頭頂頭斗蟋蟀……
漸漸地,他的身邊少了兒時伙伴的身影,多了一群圍著他轉(zhuǎn)的大人。這其中,他最親近的當屬李家的管家徐耀廷。
徐耀廷自李叔同八歲起,就開始教他學習書法。從大篆《石鼓文》,到小篆《嶧山碑》,還讓他臨摹過不少大家的書法碑帖。每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徐耀廷,會盡量抽出時間來瞧瞧小少爺。他還不時給他帶上幾方印材,倆人挑燈夜戰(zhàn),賽比篆刻,切磋技法,抱著虔敬端方的心情。文濤一直習慣稱呼他為“五哥”。
徐耀廷亦不介意與他稱兄道弟,并不只是因為他主家少爺?shù)纳矸莸匚粩[在那,更是由于欽佩其勤奮好學。書法篆刻技藝均日臻成熟,修學進益實在太過神速。不出幾個春秋,十幾歲的文濤在書篆上的造詣,就隱隱超越了他這個啟蒙老師。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輔仁書院于天津城西的文昌宮成立,書院名取意“相輔以仁”,致力栽培津門書香子弟,成就國家棟梁。當時天津的五大著名書院,三取、問津、稽古、會文及輔仁書院里,尤以輔仁最為著名。
輔仁書院錄取學生十分嚴格,每年僅招收80名學生。課程以教授八股為主。每月兩次的評比幾近實戰(zhàn),按例都是上午請來名士授課,下午學生作文,傍晚前必須交卷。經(jīng)過此番訓練的學生,考中舉人、進士的自然不少。
1895年,憑借自幼所受的良好教育,少年李叔同考進了輔仁書院。
八股文作為一種功利性過強的時文,歷來倍受貶抑。但單從文體本身而言,它既吸取了古詩文寫作手法,又極講究內(nèi)在邏輯性,結(jié)構(gòu)條理清晰嚴謹?shù)耐瑫r,又注重語言文字的洗練,其實有相當可取之處。
每一樣被延繼數(shù)代的東西,最初皆曾令人目眩神迷,只是后來被雕琢了雕琢,規(guī)矩了復規(guī)矩,或矯枉過正,或精致到詭異,便成了糟粕。譬如八股,譬如纏足。
正規(guī)的八股作文訓練,為李叔同日后寫詩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王國維說,散文易學而難工,駢文難學而易工。不論是難學還是難工,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少年李叔同照單全收。
只是,邦國興危,等不及這些棟梁們按部就班成材。就在他滿懷救國抱負攻讀舊學的同時,臺灣、澎湖已被迫割讓給了日本。那書上說的美麗島嶼,他還沒來得及去過。
每每夜深人靜,他一人挑燈夜讀,常能恍惚聽到隱隱的槍炮聲與喧嘩的海潮聲。胸中既生出股熱流,激昂澎湃,久久難息。他覺得自己就像只被困在井底的猛虎,血性在體內(nèi)無聲咆哮,明知道外面世界翻天覆地,明知道家國同胞受人欺凌,卻無以施救,惟有坐井觀天。難言的焦慮令他無所適從,恨不得磨光利爪,撅穿井壁。
等待,終有一日,他將長大成人,成為一頭插翅飛虎,沖天一縱,出了這樊籠。救國于千鈞危難之際,一雪前恥!
1895年,天津海關(guān)道的盛宣懷奏請設(shè)立天津西學學堂,聘美國副領(lǐng)事丁家立為總教習。教授的課程,有英語、數(shù)學,乃至各國史鑒、地輿和格物(自然)。其頭等學堂分為工程學、電學、礦務學、機器學和律例學五科,有數(shù)學、物理、化學和英語方面的公共課。
什么才是真正的本事?去學那些沒道理可講的東西嗎?那些根本不是學問,只是專門技術(shù),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jīng)史學問不沾邊,與修身治國更毫無關(guān)系。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不主分科,而主通達,不倡專家,而尊通人。
面臨知識體系將被徹底更新的挑戰(zhàn),李叔同與當時的學子們一樣彷徨無措。
他做了一個詭異的夢,夢見自己正與一條碗口粗的巨蟒單獨對峙。整個校場里空蕩蕩的,不見一人。周圍杵著一排排兵器,刀槍劍戟,一應俱全,映著白冽冽的日光,晃得人眼暈。他急急奔過去抄起一把大刀,反身朝那張著血盆大口的巨蟒砍過去??墒?,刀在半空竟失卻了分量,變得輕飄飄的,細一看,原來竟成了巷口老爹吹的糖人兒刀!
空有一身武藝,卻尋不到一件趁手的兵器。夢醒后,他覺得自己簡直像齊天大圣孫悟空,跑到東海龍宮去找龍王老兒借兵器,樣樣試,樣樣輕。
最終還是會尋到那定海神針的吧。他笑了,苦苦的。
雖然年紀輕,但于當時天津的文化圈子里,他的才華已倍受矚目。加之李家顯赫的家世名望,得天獨厚,更使他得以交游廣泛。在天津,他就是那繡在錦緞上的彩鳳。天才與背景,有時并分不出誰是誰的錦,誰是誰的花。只知道相映成趣便好了。
對于他的褒贊,當時的天津名士曹幼占曾有詩為證:
高賢自昔月為鄰,早羨才華邁等倫。
馳騁詞章根史漢,瑰琦刻畫本周秦。
他是那樣精雕玉琢的一尊像,多少人圍著仔仔細細看了,都嘖嘖稱奇稱好,見了瑕疵亦要感嘆出聲,這是天有云玉有紋啊。
李鴻章等人推崇的洋務運動,漸漸地對李叔同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他開始接觸新學,找人來教自己學算術(shù)和洋文。從小努力學習的東西一旦面臨置疑,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天子重紅毛,洋文教爾曹。
萬般皆上品,惟有讀書糟。
作此詩的雖是他的朋友朱蓮溪,此詩卻亦為他所津津樂道,寫信的時候都不忘抄給自己的書法啟蒙老師,管家兼錢鋪賬房徐耀廷。
他本就是個求知欲極強的人,一旦轉(zhuǎn)換了思路,領(lǐng)略到新學的感召魅力后,對書院的學習就愈來愈缺乏興趣了。學業(yè)變成了趕集,東一點西一點,不管是不是用得著,反正是見什么買什么,統(tǒng)統(tǒng)裝進口袋里,興沖沖,鬧哄哄的。
這日,李叔同與兩個輔仁的同學一道,不等下學就偷偷溜出來,跑去聽戲。直玩到晚晚的方才回家。聽戲?qū)λ麃碚f,是頂要緊的事,閉上眼睛,用心而不是耳朵去感受那余音裊裊正自繞梁,那一刻,喜悅與凄涼交相輝映,叫人直懷想起前世來……
在他看來,戲曲正是他所鐘愛的音樂、詩歌與繪畫的絕妙綜合。
在經(jīng)過母親窗前時,他刻意放輕了腳步,貓兒般踮著腳尖。屋里還是傳來了母親清晰的喚聲,是文濤回來了嗎?
媽你一直沒睡啊?
燈下,母親正從床上披衣穿鞋下地,盤發(fā)有些散亂,低頭間,他看到了母親頭頂發(fā)縫處的一道花白。他的心被這一道花白狠狠抽了一下。娘啊,孩兒還沒讓您過上好日子,您怎么這么快就老了!
這次評得怎樣?母親坐在床沿上,滿臉堆笑地瞧著他。見著兒子,她連眼角綻開的細紋里,都透著幸福與滿足。
還行。其實他經(jīng)常名列前茅,卻總是回答她“還行”。久了,她便心領(lǐng)神會,每次都像農(nóng)夫收獲了一季可心的稻谷一樣,偷偷享受著滿倉的喜悅。
兩人靜靜地坐了一會兒,母親方猶豫著,復又開口。濤兒啊,不要再去了。
這句話亦是母子倆皆能心領(lǐng)神會的。去哪里,為什么不要再去。一個不問,一個更不需多啰唆。
可是…… 媽,她今兒唱得那可真叫一個好?。“肷?,他還是忍不住要告訴她。因他心知,母親是同他一樣極愛聽戲的。
你二哥說了,再要容你去瞧她,就要喊你叔公他們過來訓你的話了。
斂起眉飛色舞,他知道母親正仔細打量著他的神色,想從他面上尋到答案,以確定能不能放下一顆久懸著的心。
媽,貓喂了嗎?他心里起了厭厭的煩膩,不是對母親,而不知是針對什么,想要逃離的感覺,刻不容緩。嘴里卻問出了一句平常到不能在平常的話,連語氣都沒透出絲毫的不耐。
喂過了,喂過了。母親刻意討好般的笑著,為著自己能辦好兒子交辦的事而洋洋自得。自從那年文濤抱回第一只小虎斑貓開始,家里養(yǎng)的貓與日俱增。有親友送的,亦有小孩子們不知從哪逮來的。文濤似乎特別有貓緣,就連樹林子里的流浪小野貓,被他喚上幾聲,亦會乖乖地走過來,讓他抱回家。
他知道自己給母親找了件頗勞神的事,但如此一來,天天伺弄這十幾只貓,占據(jù)了母親大半空閑時間,倒令她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充實了。忙忙碌碌就是一天。她幾乎無暇去理會這個大家庭里的是是非非了。
走出母親的房間,回身輕輕掩好門。李叔同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去貓兒們的屋子,而是來到庭院里,坐在一塊假山石上。月光清清亮亮,照在他一襲月白緞子長衫上,他想起溫庭筠的詩句“照竹燈和雪,看松月到衣”。
適才他本想告訴母親的,今晚,他雖然又去聽了楊翠喜的戲,卻破例頭一回,沒有在戲園子外頭等她,更沒有提著燈籠送她回家。
他想象著她在后臺忙忙地卸了妝,然后全不顧一雙裹足小腳跑得快了會不會摔倒,只管咚咚咚地往樓下沖。待出得后門,卻尋不見他的身影。明明見他在臺下看她的戲來著。怎么不等她就走了呢?
她唱得真是愈發(fā)的好了。唱腔圓熟、吐字清晰,眼神、身段皆拿捏得恰如其分。他眼前又浮現(xiàn)出她在臺上的樣子,連聲音亦似飄飄渺渺,回蕩在這李家大院的上空。這就是所謂余音繞梁吧。他暗自笑著,在心里再一次給她叫了一聲好。只是這一次,她注定是聽不見的了。
對她的牽掛,便如這天上的一輪明月,即便地上人皆睡去,無人仰望,亦會執(zhí)著地掛在那里。她在臺上唱戲,臺下的人沉醉迷陷其中,喜樂牽動,難以自拔。而這一切不過是暫時的妄境,待到曲終人散時,留下的惟有虛空。那么,對她的心亦如此吧。
那個面若滿月,眉眼如絲的女子,后來竟絞進清末的賄官公案中,被人如玩意兒一般買賣轉(zhuǎn)手,直鬧得沸反揚天。
我為什么偏偏不喜這個女人?百多年后的今天,當我口里誦著他為她填的詞時,仍無法將政治丑聞中的她,與他心中的她印證為同一個人。
他如佛蓮一般高潔,而她卻是達官顯貴們把玩在手上的鼻煙壺,精致,但不潔。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
額發(fā)翠云鋪,眉彎淡欲無。
夕陽微雨后,葉底秋痕瘦;
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
曉風無力垂楊懶,情長忘卻游絲短。
酒醒月痕低,江南杜宇啼。
癡魂銷一捻,愿化穿花蝶。
簾外隔花陰,朝朝香夢沉。
1901年,他由上?;亟颍ㄊ侨^她的。這二闋《菩薩蠻》,寄托了他怎樣的一往深情。與此等歡場中的風塵女子相戀,必得依著《花間詞》的腔調(diào),填上幾闋綺詞艷曲,否則,當不足以吁吐出那一腔無可奈何的纏綿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