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看案例。
莎倫是一家電訊通信公司人力資源部的主管。她的老板帕特麗夏提出了一個改革公司福利政策的提案,然而莎倫卻認為這項改革有失公平,必定會挫傷公司員工的士氣。盡管如此,莎倫還是想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老板,同時又不想冒犯她。經(jīng)歷內(nèi)心一番激烈掙扎之后,莎倫提出和老板見面,等了一周也沒有得到老板的答復。最后,老板還是邀了莎倫到辦公室面談。以下是她們談話的內(nèi)容。右邊一欄原原本本地記錄了談話過程,而左邊一欄則是莎倫當時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只不過并沒有向老板透露。
通讀右邊一欄的內(nèi)容,很容易發(fā)現(xiàn),帕特麗夏和莎倫根本就不算交談,她們的對話只不過是疊加在一起的各自的獨白。莎倫沒機會說出自己對改革提案的想法,而帕特麗夏也沒聽。在看完左邊一欄的內(nèi)容后,我們看到莎倫離開辦公室時,腦子滿是疑惑,感覺受了傷,心中滿是怨氣。不難預料,由于情緒影響,莎倫在起草公告的時候,難免不上心,更別提能夠提高員工士氣了。雖然并不了解帕特麗夏的真實想法和態(tài)度,但我猜想她和莎倫感覺一樣糟糕,對談話的結果也并不滿意,這使本已緊張的關系更加惡化。
一次培訓會上,莎倫很沮喪地跟我談起了這次談話的細節(jié)。她覺得自己陷入了煩心的困境。“我知道應該和帕特麗夏談談,告訴她我真實的想法,”莎倫反思道,“但總在最后時刻欲言又止。我知道只有表明我的意見,才有希望最終廢除這個改革方案,但如果說出了真實的想法,我又擔心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和老板的關系更僵。”聽了莎倫的話,我對她很是同情。我先前也碰到過很多類似情形,似乎都不怎么好處理。往往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有效信息的交換是實現(xiàn)合作的第一步。如果不能真實、有效地交換一切信息——從基本事實到觀點、感覺、興趣、欲望等,就很難就某一問題達成共識。莎倫的沮喪剛好反映了這樣的矛盾。往往雙方的談話進行到關鍵時刻,卻極富戲劇性地談崩了。
如果莎倫說了左邊一欄中自己的真實想法,結果會如何呢?莎倫能否做到既傳達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又不至于破壞和老板的關系,還能保住自己的飯碗呢?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也能做到呢?本章,我將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論述,探討如何挖掘交談困境中創(chuàng)造性潛能(creative potential)的方法。
每當我們感到脆弱或覺得自尊受挫的時候,當事情成敗攸關而結果又無法確定的時候,當我們特別在乎正在討論的事或人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會感覺交流困難……但如果我們逃避問題,又會產(chǎn)生被人利用的感覺,或感到痛苦。我們會責怪自己為什么沒有堅持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不容他人改變當前的局面。但如果我們挺身面對問題,事情有可能變得更糟糕。我們可能遭到對方的拒絕或打擊,同時也在無意中傷害別人,因而雙方的關系也會變得更糟。
——道格拉斯·斯特恩 《艱難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