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頁。
包產(chǎn)到戶大豐收后的浙江農(nóng)戶在堆滿番薯的曬場上拍攝"全家福"
中共農(nóng)村問題元老杜潤生1997年10月在溫州雪山飯店
1991年重回永嘉縣考察的李云河(左)
馮志來
楊木水
陳新宇
第二章
我們來了
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
要先剪碎這有過的往
我要的一種生命更燦爛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藍
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
--歌手趙傳:《飛得更高》
村村點火 戶戶冒煙
1980年年初,錢塘江畔一望無際的蘆葦仍舊滿目枯黃。江邊風大,極冷。魯冠球的心卻從來沒有這么熱乎過。
后來魯冠球回憶說,那一天,他作出了自己40年經(jīng)營生涯中最重要的決定:將廠門口的四塊牌子摘掉三塊,只留了一塊--寧圍萬向節(jié)廠。
被摘掉的三塊牌子分別是:寧圍農(nóng)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鑄鋼廠。寧圍地處錢塘江南岸,一片由激流澎湃的錢江大潮挾裹而來的泥沙堆積而成的灘涂平原。貧瘠的沙地種不了稻米,只能種些棉花、絡麻、花生。但對于辦工廠來說,這片長不了稻米的沙地倒成了足以施展拳腳的廣闊天地。
那一年,魯冠球35歲,他的工廠已經(jīng)開辦11年了。
雖然,魯冠球后來以中國農(nóng)民企業(yè)家第一人享譽海內(nèi)外,但這個農(nóng)民的兒子從小就對當農(nóng)民種棉花了無興趣,他最大的夢想是進城去,當工人。1958年,經(jīng)姨媽托人說情,魯冠球成為蕭山縣城廂鎮(zhèn)鐵器社的一名打鐵學徒。美夢才做了3年,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迫使他不得不卷起鋪蓋回鄉(xiāng)。
城里注定是去不了了,可下地干農(nóng)活卻是他極不愿意的。1961年,魯冠球搭起草棚開了第一間自行車修理鋪。1967年,他用自己修車攢下的一小筆錢,掛在大隊名下,開辦了產(chǎn)權模糊的寧圍金一五金廠。工廠的工人除了妻子章金妹,還有5位同村的莊稼漢;全部資產(chǎn)就是幾只打鐵的大鐵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