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從美國遠道而來進行企業(yè)視察。他告訴我說:“有件事情我怎么想都想不通。為什么效率低的人拿的工資要比效率高的人還要多?”
我問他:“怎么會呢?”剛一說完,我就立刻明白了——他說的是“加班費”。一直留在公司里加班,加班費就會像出租車計價器上的數字那樣水漲船高。以前我曾見過一個工資比課長還多的普通員工,仔細一打聽,果然是拿了很多加班費。我很理解為什么我的朋友理解不了這項制度。如果公司不按照工作內容(工作的密度與責任),而是按照單純的勞動時間來計算人的價值,那還不如找機器人來干呢。這項制度確實有問題。“應該懲罰那些效率低的員工,把加班算進規(guī)定外勞動里,讓他們付電腦和電燈的電費和電話費!”我的朋友語出驚人,想必企業(yè)老板聽到這話定會拍案叫絕。
無論你是否能干,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只是有些人效率太低,所以干什么都比較花時間。為什么效率低?因為他們不明白工作的框架結構。比如,上司交給你一份工作之后,你應該立刻計算出這份工作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需要多少能力、勞力與成本。為此,我們需要養(yǎng)成一種從截止日期倒推來考慮工作步驟的習慣。
這種方法被稱為“Backcast法”,back是“后”的意思,cast代表“拋”。所以,應該先定好工作的截止日期,之后再倒過來安排工作的每一步。Backcast反過來就是Forcast,而這個詞代表“預知未來”的意思,是從“向前拋”引申出來的。
我希望大家能養(yǎng)成這種“倒推”的習慣。這樣一來,你就能在瞬間掌握工作的條理,統(tǒng)籌小組、顧客、相關部門、相關企業(yè)的關系。只要掌握倒推的方法,就能成為能干的人。工作能力不強的人,是看不到這種“條理”的??床坏健皸l理”的人,只會浪費時間。在你所處的職場上,應該也有不少白白浪費時間的人吧。比如計算出差費用。有些人喜歡在早上計算,甚至有人把整個上午的時間都花在這種無聊的工作上。每每看見這種人,我都納悶:“這人知不知道自己拿了多少工資???”計算出差費的確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把寶貴的時間用在這種面向過去的工作上,豈不是太浪費了嗎?為什么不在家里算好,或是早點來公司算呢?
有些公司報銷出差費的時候,需要上司蓋章過目才行。要是部下慢條斯理地計算,上司就得花時間等。上司們可不想做這些效率極低的工作。
整理策劃書也是如此。我是多家出版社的顧問,發(fā)現有些編輯喜歡把整個上午花在策劃案上,嘴里念念有詞,時而吞云吐霧,時而仰天長嘆,時而站在窗邊遠眺風景……他們覺得構思策劃案是最重要的工作,自然需要花些時間。可我覺得這是本末倒置。想策劃案是一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毫不間斷的工作。我推薦大家隨身攜帶一本“策劃筆記本”,并在腦中詳細描繪出策劃案的框架。要想的并不是抽象的“印象”,而是把策劃案當做具體的構想、劇本或故事情節(jié)來想。構思成熟之后,再把它從腦子里拿出來,變成文字,歸納成“策劃案”。也許是我對時間的使用方法太較真了吧,反正我是不會讓那些在工作時間構思策劃案的人來參加會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