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落落是人生的常態(tài)。在蘇東坡寫完這首詩的第二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zhuǎn)機。攝政的皇太后重新起用了他。四年后(1089),他又回到了杭州出任太守。此次知杭州,蘇東坡為杭州做了很多好事,其中之一便是疏浚西湖,修建長堤。這項工程的合作者之一是郡丞楊蟠,他也是當時一位有名的詩人。楊蟠(約1017-1106),字公濟,號浩然居士,章安人,慶歷六年(1046)進士。據(jù)說他一生作詩數(shù)千篇,但流傳至今的只有后人所輯《章安集》一卷。歐陽修《讀楊蟠〈章安集〉》云:"蘇梅久作黃泉客,我亦今為白發(fā)翁。臥讀楊蟠一千首,乞渠秋月與春風。"詩中的蘇、梅是指宋初著名詩人蘇舜欽和梅堯臣,歐陽永叔以楊蟠為繼蘇、梅二人及自己而起的詩人,竟要在他的詩里討秋月春風,可見對其人其詩的看重。長堤建成的次年早春,蘇東坡與楊蟠來湖上踏雪賞梅,楊蟠作《梅花詩》多首,東坡步其韻先后作梅花詩二十首。茲選錄數(shù)首于下:
相逢月下是瑤臺,藉草清樽連夜開。
明日酒醒應滿地,空令饑鶴啄莓苔。
綠發(fā)尋春湖畔回,萬松嶺上一枝開。
而今縱老霜根在,得見劉郎又獨來。
鮫綃翦碎玉簪輕,檀暈妝成雪月明。
肯伴老人春一醉,懸知欲落更多情。
一枝風物便清和,看盡千林未覺多。
結(jié)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云何。
春入西湖到處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臨煙浦,脈脈當壚傍酒家。
洗盡鉛華見雪肌,要將真色斗生枝。
檀心已作龍涎吐,玉頰何勞獺髓醫(yī)。
湖面初驚片片飛,尊前吹折最繁枝。
何人會得春風意,怕見梅黃雨細時。
長恨漫天柳絮輕,只將飛舞占清明。
寒梅似與春相避,未解無私造物情。
萬松嶺上梅依舊,前度蘇郎今又來。此時蘇東坡心得意滿,不再是那個心如死灰的蘇東坡了。這些作于元祐年間的詩歌,反映了東坡本人對杭州梅花的熱愛,也透露出杭州士大夫賞梅風氣之盛。
我們可以把自唐至北宋這段時間,看作是杭州賞梅之風初起之時。孤山之梅綿延數(shù)百年,其作為杭州第一處賞梅勝地的地位已確立。唐時吳山的梅花到宋代似不再聞名,而萬松嶺的蠟梅則繼之而起。這段時間,梅花不同于桃李的特性被逐漸認識,人們除了注重它的花形、香氣,也開始對疏朗、傾斜的梅姿格外關注。梅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成為凜然風骨、隱逸高士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