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杭州的梅事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皇家、官僚、士人中賞梅之風盛行。據(jù)1995年杭州園林文物管理局新編的《西湖志》載:"南宋,行都賞梅之處有錢王宮梅崗?fù)ぶ涿坊?;孤山之陰,繚歲寒亭皆古梅;皇宮御園內(nèi)梅堂苔梅;張功甫梅圃玉照堂觀千葉緗梅;西泠橋有紅白梅花五百株,均賞梅佳處。"也是在南宋,有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梅花專著,即范成大的《范村梅譜》;而張功甫的《玉照堂梅品》更是一幅南宋貴族官僚賞梅的詳細畫卷,其風雅似晚明清言小品,但又具有濃重的貴族奢華氣息。
賞梅之風之所以如此盛行,自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隨著宋室南遷,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移至杭州,大批皇室成員及官僚、知識分子隨之而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極具文化生活品位,有情趣,懂鑒賞。江南是梅花的主要產(chǎn)地,由于這些人的到來,梅花的奇異品種被不斷地挖掘和培育,這一切使人們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追求。梅的外在之美愈加豐富。
其次,北宋中期興起的理學(xué),講究格物致知,它主導(dǎo)了很多知識分子的思維方式,很多人以"即物窮理"的態(tài)度欣賞梅花,梅的內(nèi)在品性被不斷挖掘,梅的精神也被塑造起來:我之品性投射于梅,與梅之品性相契合,使我之品性通過梅得以展現(xiàn)。所以人們賞梅,其實是欣賞投射于梅中的人的內(nèi)在品性,并從中獲得覺解和激勵。此為梅之內(nèi)在升華。
第三,南宋杭州社會生活的安定,經(jīng)濟的繁榮,以及市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zhì),將富余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投入對美的追求之中。在貴族官僚和士大夫們的積極推動下,南宋時期杭州賞梅之風大盛。
一、王公貴族與梅花
王公貴族是集權(quán)勢、財富和文化于一身的特殊群體。這一群體的喜好,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王公貴族對梅花的重視,使得梅花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所謂"官梅"與"野梅"在情味特色上的區(qū)別也愈加明顯。
1. 官梅
官梅的興盛是南宋時期梅花的一大特點。所謂"官梅",并非梅花的一個品種,而是指種在宮廷苑囿或官府衙宅內(nèi)的官養(yǎng)梅花。官梅的歷史可上溯到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于建元二年(前139)在秦朝一個舊苑的基礎(chǔ)上擴建了一座規(guī)模宏偉的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宮、三十五觀,同時引入各地名果異樹二千余種,其中便有梅。據(jù)《西京雜記》記載:"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梅七:朱梅、紫葉梅、紫花梅、同心梅、麗枝梅、燕梅、猴梅。"可見當時皇家已有賞梅風尚,作為觀賞梅的很多品種已經(jīng)開始進入宮廷苑囿。彼時雖無官梅的說法,但其實質(zhì)便是官梅,而且并非一般官府內(nèi)培植的梅花。南朝梁何遜為官揚州時,府內(nèi)便有梅花,他常吟詠其下。官梅之典蓋出于此。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有"東閣官梅動詩興",黃庭堅《雨中花慢》詞有"官梅乍傳消息"等句,徽宗趙佶時的傳世院畫中也有以梅為主題者,可見官梅的栽種一直沒有間斷。
官梅的特點是稀有、難得、奇異,常點綴于亭臺樓榭之間,有富貴妖嬈之氣。相對于官梅,北宋林和靖所賞的梅花便屬野梅。所以梅之隱逸,在官梅這里是蕩然無存的。野梅的特點便是自然,常見于山間水畔、舍邊籬落,蘇軾"竹外一枝斜更好",說的便是野梅。官梅與野梅只有個人取向不同,并無高下之分。清代趙翼《題謝蘊山觀察種梅圖》詩:"陋彼孤山翁,徒夸疏影橫,官梅與野梅,固難一例評。"此詩似有貶低野梅之意,而謝蘊山(啟昆)本人的《種梅》詩卻說:"修得多生到此花,不分山墅與官衙",又似不作官梅、野梅的區(qū)別。
南宋時期的皇家園林一般都有專人維護,以備臨幸。據(jù)《西湖游覽志》卷三記載,在今柳浪聞鶯一帶,南宋有聚景園,乃孝宗為太上皇高宗所建,曾繁華累朝,尤以梅盛。此處官梅皆種于巨松之下,日久苔生,尤顯滄桑。但此園自理宗以后,日漸荒落。園中之梅,也由其自生自滅。故高疏寮有詩:"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水際春風寒漠漠,官梅卻作野梅開。"南宋為蒙元所滅,因此作黍離之感??梢?,官梅的命運也與國運相連,如無貴族官僚的玩賞,官梅也無高貴可言。
2. 王公貴族與梅花
南宋時期賞梅之風盛行,很多王公貴族家里都有梅園。如果我們仔細檢索史料就會發(fā)現(xiàn),南宋時期皇室及王公大臣苑囿中題為"梅坡"的有很多。比如西馬塍韓蘄王(即韓世忠)的園林中便有"梅坡",楊和王(即楊沂中)曾建"梅坡園"(又名"總秀"、"梅園"),理宗時楊太后在顯慶寺西的宅第中亦有"梅坡園"。南宋畫家馬遠之子馬麟曾繪《亭臺圖》,題有楊后的《宮詞》,畫中水邊林際山坡多紅梅,梅中一亭,亭后積草如柳。厲鶚認為此圖應(yīng)有所本,不知是否就是楊太后宅中的"梅坡",但此圖至少會讓覽者對這些貴族梅園有個較為直觀的印象?;蕦m后苑中的梅園亦有稱"梅坡"的?!段淞峙f事》卷七記載,淳熙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慶圣節(jié)(即孝宗生日),孝宗陪同高宗于后苑梅坡賞早梅。
這位宋高宗趙構(gòu)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南宋諸皇帝中第一等愛梅人。他喜歡梅花,但見識也只囿于自己已有的官梅品種,對于野梅,他所知并不多。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一記載,光堯(即宋高宗)嘗謁款泰壇,過易安齋,此處有梅巖,他非常喜歡,還作詩夸贊,但這梅卻不認得。于是他便問主僧:"此梅喚作甚梅?"主僧答:"青蒂梅。"顧名思義,此梅之花蒂應(yīng)為綠色,不知是否就是頗為有名的"綠萼",但無論如何,這種梅花應(yīng)未見于當時的宮廷苑囿中。其實,更準確地說,這些皇宮深苑中的梅花應(yīng)稱之為"宮梅"。理宗時,廬山清虛觀有位丁野堂善畫梅,理宗召見他問:"卿所畫者,恐非宮梅。"丁野堂回答:"臣所見者,江路野梅耳。"可見宮梅和野梅的區(qū)別是非常大的。
高宗雖不識野梅,但他德壽宮里的宮梅卻更為稀有難得,非一般人能有機會見識?!段骱斡[志余》卷三云:
淳熙五年二月初一日,孝宗過德壽宮起居,太上留坐冷泉堂,至石橋亭子看古梅。太上曰:"苔梅有二種,一種出張公洞者,苔蘚甚厚,花極香。一種出越上,苔如綠絲,長尺余。今歲二種同時著花,留此少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