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掌握非語言信息

重塑心靈 作者:許宜銘


找一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用它來幫你找到一些童年回憶的蛛絲馬跡。從照片中,你可以看看自己小時候常跟誰一起照相,或總是離誰比較遠(yuǎn)、比較有距離?在家里照相時你是什么表情?其他人又是什么表情?或是小時候的相片中是否總是少了一個人,那個人是誰,是爸爸、媽媽或是兄弟姊妹……小時候的照片會刺激你對童年時期的一些回憶。你也可以找?guī)孜煌瑯釉诳催@本書的知心好友,共同分享彼此童年時的照片,一邊在腦中浮現(xiàn)出小時候的場面,作視覺化的練習(xí),一邊與朋友分享你童年時發(fā)生過的一些事情。勾起童年時的回憶,對有些人而言,是溫馨而愉悅的;也可能是痛楚不堪回首,不管如何,這都將是一趟有意義的回溯之旅。

做自我剖析時,最好能找一個絕對安靜的地方,盡可能不要受到任何打擾;進行剖析時要注意的是信息的傳遞:語言的內(nèi)容只占整體信息的百分之七,情緒與聲調(diào)占百分之四十八,而肢體則占了百分之四十五。當(dāng)語言所傳遞出來的信息,與情緒或肢體的部分互相抵觸時,這就是所謂的“雙重信息”。比如在小時候,你跟媽媽說你想要和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出去玩,這時媽媽可能會用很不耐煩或很生氣的口氣回答說:“去呀!你盡管去呀!”表面上是叫你去,可是藏在這話背后的情緒卻和說出來的話完全相反。孩子長大后遇到雙重信息時,就會感到很無力。又如小時候當(dāng)你打破碗時,父母可能都不責(zé)備你也不對你生氣,只是用很失望的眼神看著你并對你搖搖頭,其實這時你已經(jīng)在接收來自父母對你的責(zé)備了。所以,當(dāng)你在剖析時請?zhí)貏e注意那些非語言的部分,因為兩者加起來占了整體信息的百分之九十三。

如果一個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又與他的肢體行為互相沖突時,這時候你會相信哪個部分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才是真實的?比如有個流氓大聲地對另外一個人喊著:“×××!有膽你就給我過來,老子才不怕你!”可是當(dāng)他一邊說話時,身體卻一邊往后退……

在這個例子里你看到的是什么?其實,身體所透露出的信息往往是最真實、最不會說謊的,這就是為什么在完形治療團體里,我身為一個團體催化員,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在幫助學(xué)員覺察他在語言中所沒有表達出來的信息。所以,這百分之九十三的部分才是你真正要去了解和面對的部分,通過自我剖析,我們可以找到原點,即原始的創(chuàng)傷,能覺察到這一層次,就已走在康復(fù)的療程了。且唯有在你認(rèn)為改變是可能的,有心想要改變,才是一切愿景的第一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