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釋如意(2)

退士閑篇 作者:白化文


“古之爪杖也?!被蚬恰⒔?、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蚣褂邪W,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誠嘗問譯經(jīng)三藏通梵大師清沼、字學通慧大師云勝,皆云:“如意之制,蓋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zhí)之,狀如云葉,又如此方篆書‘心’字故。若局於爪杖者,只如文殊亦執(zhí)之,豈欲搔癢也!”又云:“今講僧尚執(zhí)之,多私記節(jié)文祝辭於柄,備於忽忘。要時手執(zhí)目對,如人之意,故名如意。若俗官之手版——備於忽忘——名笏也。若齊高祖賜隱士明僧紹竹根如意,梁武帝賜昭明太子木犀如意,石季倫、王敦皆執(zhí)鐵如意,此必爪杖也。”因斯而論,則有二如意,蓋名同而用異焉。

這里指的是作為一種器具的“如意”,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還在使用的“癢癢撓兒”,古人稱之為“爪杖”者。它的頂端大體上作手爪形??墒?,在北宋時期,已經(jīng)向“云頭形”轉(zhuǎn)變了。

上引道誠與道忠和義楚著作中的材料,大致都是公元九世紀前后人們對如意的認識、理解與說明。而且都是僧家的話。在此以前,對如意的解釋,都沒有這三段那么多和明確——至于是否正確,我們在下面還可以討論?,F(xiàn)在,我們就從九世紀即大致是北宋以前往上推,看看那時使用如意的情況。

我們發(fā)現(xiàn),作為口語或說是傳統(tǒng)型的口語,“如意”一詞當然還在不斷地使用。試舉二例:

權(quán)撫背(按:孫權(quán)在與周瑜個別談話時撫周瑜之背)曰:“……卿能辦之者誠快,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p>

(陳壽《三國志》卷五十四,北京中華書局,1262頁,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孝武(按:東晉孝武帝)屬王洵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復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

(劉義慶《世說新語》,余嘉錫《箋疏》,北京中華書局,820頁)

以上說的都是口頭上當作吉祥話說的“如意”。

我們還發(fā)現(xiàn),作為搔癢使用的如意,在那時的上層社會中是很流行的:

虞世南以犀如意爬癢久之,曰:“妨吾聲律半工夫!”

(馮贄《云仙雜記》,《四部叢刊·續(xù)編》本,卷三,第五葉)

不空……又與羅公遠同在便殿。羅時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師如意。”殿上花石瑩滑,遂激萃至其前。羅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币蚺e手示羅如意。

(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之三。按:《宋高僧傳》卷一“不空傳”中所載與此略同)

我們更發(fā)現(xiàn),對于這種基本用途應(yīng)該是“爪杖”的如意,有三個問題可以提出來說一說:

一、把爪杖稱為如意,現(xiàn)知最早的史料大體上只能上溯到三國時期。那就是如下的一條:

胡綜博物。孫權(quán)時掘得銅匣,長二尺七寸,以琉璃為蓋。又一白玉如意,所執(zhí)處皆刻龍虎及蟬形。莫能識其由,使人問綜,綜曰:“昔秦皇以金陵有天子氣,平諸山阜,處處輒埋寶物以當王氣,此蓋是乎?”

(《酉陽雜俎》前集卷之十一)

據(jù)《補三國藝文志》等記載與考證,這一條是從三國時期的著作《胡綜別傳》中引用過來的,這是它的上限。至于秦始皇是否干過埋寶物的事,埋的又是什么,恐怕胡綜也就是姑妄言之。不過,他的話中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那就是把如意當成寶物之一種。這就大大地提高了如意的身分,說明如意不僅僅是搔癢的器具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