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從奸雄到英雄
他在歷史上以長于權(quán)謀著稱,他被人們看做是一個可恥的奸雄。然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卻有人認(rèn)為他是一個偉大的英雄。那么,他究竟是一個真實的奸雄呢?還是一個蒙冤的英雄?在眾說紛紜中,曹操的真相忽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在成君憶先生的眼里,歷史就是管理學(xué)的案例。通過對歷史的分析研究,我們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做人臨事的管理智慧,用來指導(dǎo)我們的人生和工作。然而,如果我們看不到真實的歷史,所有的研究都會誤入歧途。所以,認(rèn)識一個真實的曹操就成了研究《三國演義》的起點。
他活著就是一位奸雄。他死后更是聲名狼藉。然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總有那么一些人熱衷于為曹操翻案,把他吹捧成了一個偉大的英雄。在我們這個紅塵滾滾的商業(yè)時代,曹操的真相忽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有一位Y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評論三國人物。他說:“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彼终f:“……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詐的英雄?!彼终f:“曹操是奸雄,但他是一位可愛的奸雄。”我聽了之后,半天緩不過勁兒來,因為我實在無法理解他的審美。
按照Y教授的解釋,所謂“奸雄”,就是“奸詐+英雄”的意思。在我們這個崇尚權(quán)謀的商業(yè)時代,奸詐似乎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恥的事,甚至被看做是理所當(dāng)然。在一些見利忘義的人那里,他們欣賞的就是曹操的奸詐,他們崇拜的就是曹操的英雄。所以,他們并不以曹操的奸雄形象為恥,反而要美化他,吹捧他,甚至于要效仿他。
可是,在古代漢語中,所謂“奸雄”,乃是“奸人之雄”的意思。何謂“奸人之雄”呢?《辭?!分杏袃蓚€解釋:1?惡人中的魁首;2?靠奸詐欺世謀取高位的野心家。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奸雄”的有兩個人,古代有曹操,近代有袁世凱。你們看,像這樣一個盜名欺世的惡人,怎么會“可愛”呢?Y教授的審美觀很有些讓我毛骨悚然。【成君憶的管理學(xué)理念】
57. 在不同的組織文化中,人們的價值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漁夫文化贊美秦始皇,贊美曹操,贊美成吉思汗,也贊美暴力和權(quán)謀。園丁文化則相反,它贊美孔子,贊美耶穌,贊美天地之間的至愛。
在戲劇舞臺上,人們把曹操畫成一張白臉。為什么畫成一張白臉?因為白臉象征著曹操的奸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評價標(biāo)準(zhǔn),贊揚(yáng)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所以,白臉的曹操也一直是人們批判的對象。
可是,時代變了,有很多人在試圖為曹操翻案。盡管京劇被稱為國粹,但遲早會有人會以改革的名義來改造京劇的。舞臺上曹操的白臉,也很可能會被改成關(guān)公那樣的紅臉。聽說,連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尚長榮先生都想修改曹操的那張白臉了。這就是時代的風(fēng)氣啊!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來自管理學(xué)的答案是,一個組織的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在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中,人們的價值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秦朝的文化是一種漁夫文化,三國時期的文化是一種漁夫文化,漢朝和唐宋時期的文化則是一種園丁文化。因此,當(dāng)我們的社會風(fēng)氣發(fā)生變化之后,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會發(fā)生改變。
例如孔子。秦朝的時候沒有人相信孔子。三國的時候沒有人相信孔子。在那些不是你輸就是我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戰(zhàn)爭歲月里,人們拼的就是力量,拼的就是權(quán)謀,有誰會去聽孔子講什么仁愛呢?
在我們這個商場如戰(zhàn)場的經(jīng)濟(jì)社會,也同樣流行著“愛拼才會贏”的理念。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人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以至于一度出現(xiàn)了“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要開張”的火熱場面。但所謂的創(chuàng)業(yè),不過是賺錢的代名詞罷了。
人們在尋找各種方式賺錢:用辛苦勞作的方式賺錢,用紅頂商人的方式賺錢,用黑金政治的方式賺錢,用徇私枉法的方式賺錢……賺錢,成了許多中國人的人生理想。人世間千姿百態(tài)的理想,其實不過是千姿百態(tài)的賺錢方式而已。
于是,“愛拼才會贏”成了一個勵志的口號。人們推崇的是秦始皇的暴力,推崇的是曹操的權(quán)謀,有誰還會記得孔子呢?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孔子的仁愛顯得那樣迂腐、那樣荒謬、那樣可笑。
可是,在漢朝,在唐朝,在宋朝,在歷史上那些國泰民安的日子里,孔子的仁愛曾經(jīng)像陽光一樣普照著人們的心靈。然而,那種久違了的愛,那種陽光一樣的愛,何時才能重新露出它的笑臉呢?【成君憶的管理學(xué)理念】
58. 《三國演義》之所以名曰“演義”,“演”的就是正義的這個“義”字。如果你看不懂這個“義”字,你就不可能理解《三國演義》中的管理智慧。
在為曹操翻案的同時,曹操對立面的劉備和諸葛亮也就成了被懷疑的對象。所謂“劉備長厚似偽,諸葛亮多智近妖”,意思是說:劉備那么仁義、那么厚道,簡直像是假的一樣;諸葛亮呢?總是神機(jī)妙算,像個妖人似的,令人不可思議。他們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那么好的人,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那么有智慧的人。
甚至有人開始責(zé)罵《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他們說,盡管《三國演義》是一部偉大的文學(xué)名著,但因為它的“尊劉抑曹”,所以應(yīng)該遭到極其猛烈的批判。他們甚至給羅貫中扣上了一頂政治犯的大帽子,叫做“封建主義的正統(tǒng)價值觀”。他們說,《三國志》才是正史,《三國志》中的曹操才是真實的,因為《三國志》維護(hù)了曹操的英雄形象。而《三國演義》不過是民間野史,對曹操有太多的負(fù)面的描述和評價。
《三國志》之所以要維護(hù)曹操的英雄形象,是因為它的政治立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用“禪讓”的方式,篡奪了曹操的孫子曹奐的皇位,是為晉朝。為了顯示晉朝皇帝的合法性,《三國志》就以曹操的魏國為正統(tǒng),把“魏書”列在《三國志》的前面,然后才依次是“蜀書”和“吳書”?!度龂尽返淖髡?,就是晉朝的著作郎陳壽。
但是,陳壽寫《三國志》,寫得非常巧妙。這種寫作技巧,被稱為春秋筆法。表面上他在維護(hù)曹操的英雄形象,其實卻隱約之中暗含著道德上的褒貶。所以,他寫曹操,寫得像流水賬似的;與之相反,他在寫“蜀志”時,卻盛贊劉備的“弘毅寬厚”。有些話在“魏書”中不好說,就放到“蜀書”和“吳書”中來說?!度龂尽烦蓵螅鯙楫?dāng)時的知識分子階層所稱贊,就是因為它的春秋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