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覺得很累,他每天要跑業(yè)務、抓單子,自己成為公司創(chuàng)效益最多的人。員工則坐在舒適的辦公室,把公司當網(wǎng)吧,上班事也不多,每月照常領工資獎金,但員工還是不滿足,工作懶散或頻頻跳槽。王老板決心變革,可他實在想不通,無論是獎是罰,對扭轉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幫助不大,員工士氣依然不高。王老板覺得自己都快撐不下去了。
其實類似的故事一直都有。曹操當年對關羽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待遇不可謂不優(yōu)厚,關羽還是沒有留住,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了曹操六將。原因大家都知道,是關羽認為桃園結拜的情義更重要。
王老板的期望是:我自己做事玩命,也希望員工同樣賣命。
王老板的員工的期望是:公司是你的,我是給你打工,你又給不了很多錢,我為什么要賣命?更重要的是,你現(xiàn)在是個小公司,我在你這里做,對我自己的名聲增長幫助不大,如果錢不多,干得還多,就太不劃算了。也因為你是小公司,就算被你開掉,對我今后找工作也不會有什么名聲上的損失。
王老板最大的問題,就是期望員工用和他同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公司,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家一樣。這可能嗎?網(wǎng)上曾經流傳一則帖子,題目是“××不是我的家”,無論大公司、小公司,哪個都不可能是員工的家。
其實,對于小公司來說,老板親自抓單子、做業(yè)務,是正?,F(xiàn)象。而這個階段能吸引來的員工,多半也是短期心態(tài)的。王老板比較適合的策略,要么請家里人來幫忙,要么就是找些短期工,等公司業(yè)務發(fā)展起來,有了一定規(guī)模,再考慮什么管理之類的事。
剛剛起步的小公司不需要規(guī)范化管理,別去聽那些所謂專家胡勒勒。
你是否注意到一個事實:當你感覺委屈的時候,總覺得是別人在傷害你,你的老板黑心,你的同事和下屬自私……其實,從上面三個案例來分析,所有當事人都犯了一個共同的、簡單的錯誤:他們都只是從自己的愛好、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愿望出發(fā),并且認為別人也當然和他們是同樣的想法。
其實,人和人的想法是永遠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在職場當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足夠“值得”的回報,這其實就是利益的交易。但人和人的利益要求是不相同的,這就會有差異、矛盾、沖突,這個時候,如果你不打算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就很可能成為“受害者”。
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有太多、太高、太快的期望,所以才產生了太多的郁悶的人,嚴重的就是那些名牌高校里跳樓的博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