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大多是議事,如果老總一上來就“亮劍”了,別的人只有去附和你,如果被指責就只會挖空心思找理由分辯,議事就很難議下去。美國人羅伯特寫過一本《議事規(guī)則》,說的就是怎么開會,很值得我們去看。
我對人性化的理解是:在尊重人的前提下,以提高員工個人競爭力、培養(yǎng)其生存能力為主要內容,以職責范圍內的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為主要形式,最終達到團隊協(xié)調、配合默契、步伐整齊,整個企業(yè)蓬勃向上的目的。
團隊的多數認同并正在執(zhí)行的規(guī)則不容隨意更改。所謂正規(guī)化就是一個組織依靠規(guī)則(尤其是程序)指導員工行為的程度。因此對少數人違規(guī)的容忍是對多數遵守規(guī)則者的打擊,這從根本上說是非人性化的。早年嚴復翻譯《自由論》時還沒有“自由”一詞,于是譯為“群己權界論”,認為自由就是群體和個人的權力界限。在企業(yè)中,華為的任正非強調對待規(guī)則需要“僵化、優(yōu)化、固化”,這很值得我們參考,所以張揚個性應在職責和崗位標準范圍內。
管理者要努力使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還要使今天與明天相適應,相平衡。
——汪中求
三、布置不等于完成
——承上啟下重在中層中層管理干部在此用來特指企業(yè)部門經理,可簡稱為“中層”。我一向認為,企業(yè)的董事長不一定是專家,總經理也不可能在產、供、銷、人、財、物多方面專業(yè),而中層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應該專業(yè),時日稍長理應成為專家。下情上達,中層應從專業(yè)角度進行提煉分析,引導正確決策;上情下達,中層應從專家角度予以分解細化,指導員工執(zhí)行。所以,中層對細節(jié)應有更充分的認識,對細節(jié)管理必須起示范帶動作用。如何示范?本書結合我多年的職業(yè)經歷以及在40余家企業(yè)的推廣實踐,提出8條建議。
1對上司勸諫委婉,執(zhí)行堅決
中層對下管著一批人,但頭上仍有上司。上司也是會犯錯誤的,有些工作思路也不盡正確,作為下屬有權勸諫。但是,勸諫是有學問、有策略、有細節(jié)要求的。
首先,勸不過三。三次勸阻無效就只能執(zhí)行,即使有錯,作為決策者的上司應負責,如有條件做書面記錄更好。
其次,勸不是頂。態(tài)度硬朗但語氣委婉,最好以“我以為……是否更好”的句式,最后可以加重語氣用“您的堅持可能有您的理由,我會執(zhí)行;但請再斟酌,或許有更好的方法”等語句。千萬不要用“你怎么這樣” 、“絕對是個錯誤” 、“一定是我說的正確”之類的句式。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協(xié)調工作,而不是爭輸贏、斗口角。
第三,記住不要在背后嘀咕、議論。你有很大的權力,但沒有在第三方面前批評上司的權力。嗓門大并不等于有說服力。
第四,重要建議或特別提示需做一點策劃。有一年我勸我當時的老板把工廠賣了,關系重大,于是做了一次策劃。我把老板請上我的車,聲稱請客,于是開車出廠一直北行,從中山市一直開到東莞虎門大橋上才停下:“老板,請您下車,我想跟你說三句話——一是……二是……三是……就這么三句話,這就是我今天的請客?,F(xiàn)在我們上車回去找個地方吃飯?!睌的暌院螅习逡恢庇浀媚谴蔚恼勗拑热?。
2對下屬工作有威,交往有度
對下屬在工作方面是不可“哼哼哈哈”的,工作就是工作。我曾認識一位國企的書記,做人十分謙和,很得下屬愛戴,但轉任廠長之后,卻缺乏指揮能力。那時我才27歲,廠長每次都是遠遠地喊我“老汪啊”。他布置給下屬的工作,常常被當作玩笑而根本不去執(zhí)行。
工作起來,我常常被人評價為“難纏的人”,但我不在意它的褒貶。我要員工下午五點前交文案,四點半就會電話去催,五點沒交來就會告訴他我等著,六點下班了我再次打電話聲稱我繼續(xù)等,大有不按時完成任務就不吃不喝之勢。
我在清華同方做銷售中心的中層時,要求下屬做工作日志,每月外勤人員回公司集中匯報工作、參加培訓時,就把日志交到我辦公桌上,不交的就不給報賬。一百多人的日志,我不可能全部審看,但我會抽查一部分。有人以為上月抽他下月可免,我偏再次抽他,并在學習會議上做點評。有一位調皮的小伙子被我連續(xù)抽查了四次,點評了三次,后來他再也不敢應付了。全員都知道汪中求做事的態(tài)度了,糊弄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