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齊家要修身(1)

《大學》之道:致圣領導力 作者:錢林涌


 

修身乃齊家之基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前面的“格物、致知”是內明之學,“誠意、正心、修身”是內外兼修之道,從這章開始講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進入了外用之學探討,真正將領導者的道德修養(yǎng),將《大學》的核心要義付諸實踐。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齊家”之“家”,與西方的“家”大有不同,和現(xiàn)代形式的家庭也有差異。在古代社會中,這個“家”的概念是宗法社會和封建制度復合的產物,是“大家庭”和“大家族”,本質上涵蓋了一個小型社會。在古時候,家是由“高、曾、祖、考、己”五世同堂串聯(lián)而成的,家是以父系為中心的,但由于女子出嫁又會牽扯到男方的親戚,所以家的外沿又包括叔姨姑舅等親戚關系,可以說五千年前整個中華民族都是一家。

這樣的大家族形成之后,基于血緣關系的鏈接變得十分重要,人與人之間更看重一種親情,血脈之間的聯(lián)系與管理,同時會有多子多孫是福的傳統(tǒng)觀念。其實,這樣一個龐大的利益不同的家族管理起來并非易事,難度不遜于一個社會組織、一個企業(yè)乃至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因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已經制定好規(guī)章制度,只要照章辦事,公平獎罰,大家即可心服口服,“雖不中,亦不遠矣”。但是管好一個家庭關鍵在于“情”,都是有血緣關系的近親骨肉,沒有辦法用固定的法律法規(guī)去硬性要求,所以,如果執(zhí)事人道德不好,有偏頗親疏,很容易讓一家人反目成仇或是家散人亡。

正確規(guī)避五種不健康心理

澄清了家的內涵,即可明白“大家族”、“大家庭”內部的調和與統(tǒng)一是“齊家”的根本內容與目的?!按髮W”這一段“齊其家在修其身”的內容著重指出一個家庭或者一個組織、國家的管理人員應該盡量避免五種情感偏差,這五種情感偏差主要是:“人之其(有)所親愛而辟焉;(人)之其(有)所賤惡而辟焉;(人)之其(有)所畏敬而辟焉;(人)之其(有)所哀矜而辟焉;(人)之其(有)所敖惰而辟焉。”“辟”是偏僻、偏差的含義,是由于種種不合理的情感而造成的誤差。這五種情感廣泛存在,上至國家領導人、企業(yè)管理者,下至家族族長、為人父母者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種問題,需要他們及時自省反思。

何謂“人之其(有)所親愛而辟焉”?意為人會因為自己特別喜愛親近某個人、某事物而偏袒、寵溺這個人,造成判斷力下降,從而影響大局。歷史上有名的“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便是典型代表。

戰(zhàn)國時期趙國被秦國圍攻,在趙國負責政事的趙太后向齊國求助,齊國要求趙太后將最喜歡的小兒子長安君送來齊國作人質,否則不予出兵。任由大臣勸說,趙太后就是不答應要求,甚至說“如有人再來勸之,老婦必唾其面”。在這個緊急關頭,觸龍出面,曉之以理,告訴趙太后真正對一個孩子好就要給他立功的機會,不能因為“親愛”他就錦衣玉食一味寵溺,讓趙太后明白不可以因為寵愛長安君而偏袒他,這樣既對長安君的成長和未來不利,也對國家的前途不利。觸龍這樣說道:“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指公王)?!蔽恼陆Y尾也用趙國人子義之口總結道:“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當一個人特別喜愛某一事物時,判斷力就會出現(xiàn)偏差,不能正常思考問題,所謂“關心則亂”就是這個道理,感情會將理性暫時蒙蔽。歐陽修也說過:“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辈粌H是涉及國家間利益的要事,就是家長里短的雞毛蒜皮小事這種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