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別自卑嘛!你也很了不起。”
“我不行,我還是一個文學青年,從我六歲認識字兒起,我用20年讓自己成為一個文學青年,后來又用十幾年想忘記這一點?!?/p>
7
此后的一周,我和靈兒沒有聯(lián)系。她沒有在網(wǎng)上出現(xiàn),我們也沒有互發(fā)短信。她好像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一樣,我注意到她的MSN簽名換成了“去看16歲時的禮花”,這也并不奇怪,她總喜歡用一些詩詞當簽名,有的時候是名詩,比如:這兒的一切都遠在天邊,那兒的一切都近如呼吸。有時候估計是自己瞎寫的:我喜歡陽光穿透肌膚的日子,現(xiàn)在一切如鑄鐵。這些東西說多了,既不代表情緒,更不表明行動。可這一次,她發(fā)短信過來:“我在南方的一個城市,這里潮濕悶熱,有我的記憶,我來看看,很快回去?!?/p>
我給她回短信:“南開中學有個16歲的女生,叫韋君宜,是標準的女文青?!睂懙竭@里我又刪除了,這故事太復雜,根本在短信里說不清楚,老太太韋君宜寫過一篇文章回憶自己上中學時候的語文老師,文章還涉及“反右”、“文革”中的經(jīng)歷,這個慈眉善目的敦實的老太太也有過16歲的花季呀,她的老師曾勸告她們要像茅盾小說中的那些女性一樣開放一些。我想把這種命運的滄桑感傳遞給靈兒,卻發(fā)現(xiàn)我說什么都是語帶譏誚,這樣的譏誚輕薄無力。我已經(jīng)習慣用絕望的眼光看待生活,人家靈兒還充滿著希望呢。
我想要對你說出我要說最深的話語,
我不敢,我怕你哂笑。
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我把我的痛苦說得輕松,因為怕你會這樣做。
這是泰戈爾的一首詩。小南的生日和泰戈爾在同一天,我記著這一點兒是因為她曾經(jīng)給我背過這首詩。有一次我們被拉到郊外的一個軍用機場,有士兵教我們走正步,在太陽底下立正。后來看陳凱歌導演的《大閱兵》總能回憶起那天的場景。我們帶著紙花,練兵歸來,進城,同學們都把花伸到車窗外向街上的行人揮舞。回到學校,我叫住小南,和她一起走了一段路。學校在細管胡同,對面是東四十二條,從十二條走到十條,大概只要五分鐘。周圍是一些五金商店,就在這段很短的路上,她忽然給我背誦了一首詩,一共有三百多字,她推著自行車,就像在吟誦自己的詩篇,完整地背誦出來。我打算自己好好回憶一下,就從網(wǎng)上又找到這首詩,想看看能不能背誦下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力已經(jīng)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