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這個題目,便忽然有些惶恐。想起世界上有這么多的聰明人,恐怕不知道多少人想過這個問題并給出了和我一樣的答案。但是既然寫了,而且還有另外一堆話要說,就寫下去。
愚公移山的故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這歸功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那篇名作“愚公移山”。在那個時候,宣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至關(guān)重要。而且他老人家創(chuàng)造性地把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比作壓在人們頭頂上的兩座大山,非搬不可。事到如今,再來審視這個故事,把他放到今天的生活中,我得到的結(jié)論就是題目所說,愚公為什么不搬家呢?
人們不論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目標(biāo)。達(dá)到這個目標(biāo)的途徑有很多種,最好的當(dāng)然是最省力氣、代價最小的那一種。愚公的目標(biāo)無非是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因為有兩座山擋在門前,不但出入不便,而且可能會遮住了陽光,使得全家人心情郁悶。最直接的解決方式當(dāng)然是把兩座山挖掉。但是,恐怕沒有比這個辦法再笨、成本再高的了。為了達(dá)到以上目的,把家搬到有山有水有陽光有馬路的地方不就得了?或許這需要花若干年的時間積累資金,因為搬一回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墒菬o論如何,也用不了子子孫孫挖將下去,挖他個三五百年也不知如何。
設(shè)身處地地為愚公想想,他也許是故土難離,也許是老太婆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就活不下去。但是,這需要把整個兩座山都挖掉嗎?如果是因為出入不便,大可以把山腳挖去一塊,鋪成石板路;如果是因為陽光不足,大可以在山頂上造一個陽光小屋,就算每天需要爬上爬下,也比掄鎬挖山強(qiáng)的多吧?
再退一步講,就算這兩座山非挖不可,為什么一定要親自上陣,全家老小不干別的整天挖山?且不說整天挖山不僅是一個極其艱苦枯燥的活計,要是碰上巨大的花崗巖還挖得動么?為什么不去考慮做一些更能賺錢的買賣,然后把挖山的事情外包給專業(yè)的挖山隊伍?
您可能會說,你這個人矯情,我們講的不就是個堅持不懈的精神么?你看愚公最后不是因為這種精神感動了上帝么?不錯,這是講故事的人的本意所在。就如同鐵杵磨成針一樣的不可理喻。這件事情,至少上帝是做錯了的。如果照上帝的這種做法,如今的我們豈不是仍然在刀耕火種?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