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懂謀略:用最小的代價贏得最大的勝利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多算勝,少算不勝?!痹趹?zhàn)場上,如果沒有事前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就很難贏得最后的勝利。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會在戰(zhàn)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生活中其實也是一樣,無論我們做任何事情,只有我們心中有數(shù),才有可能獲得主動權(quán)。如果在事情發(fā)生之前你毫無準備,不曾謀劃,那么事到臨頭時就只能選擇被動接受了。
因此,只有事前擬好了行動的計劃,把做事的步驟梳理通暢,那么做起事來才會應(yīng)付自如。謀劃得越多,那么勝算也就越高。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一個十分善于施展計謀的商界高手,他運用計謀戰(zhàn)勝了許多生意上的競爭對手。他曾對此總結(jié)道:商戰(zhàn)用計,要計計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胡雪巖與“隆昌”米行的斗法正是他施展連環(huán)計的一個典型例子。
“隆昌”米行的譚柏年并不是真正的老板,真正的老板名叫石三官,是個紈绔子弟,把生意上的一切事務(wù)全部交給舅舅譚柏年,委托他全權(quán)處理一切,連賬本也不過目。只要米行每年按時交付賺來的銀子,便不過問。譚柏年得了授命,且仗著長輩關(guān)系,所以雖不是老板,卻勝似老板。
盡管自己的外甥待自己不薄,年俸可觀,外加不少紅利,但畢竟自己不是真正的老板,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必須如數(shù)交給石三官,所以譚柏年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就打起了“小九九”,要做老板。譚柏年干米行生意,屈指算來已有30多載,精通業(yè)務(wù)自不必說,米行生意的個中奧秘亦了如指掌。所以在賬目上做手腳,略施小計,石三官看不出來,這里頭揩的油,抵得上兩三個檔手的年薪。但雕蟲小技,難成大器,真正大把撈進的機會在于存米銷出的方式。譚柏年一直在尋找這種機會。
一天,山東米商潘家祥抵達上海,譚柏年聞訊前去碼頭相迎。兩人是老相識,言談之間,譚柏年得知對方有意要在上海收購大批谷米,運往北方。原來是潘家祥見到《申報》刊登快訊,知道齊魯適遇大旱,莊稼歉收,急需賑米救災(zāi)。兩相印證,潘家祥肯定要做一筆大生意。
譚柏年決意做成這筆生意。因為這樣一筆生意下來,除了應(yīng)付石三官,自己還能落下一筆銀子。但萬沒想到,在商談?wù)碌臅r候,潘家祥卻說他與胡雪巖已經(jīng)簽訂了契約。譚柏年頗為吃驚,沒想到他會在上海米行中搶生意,譚柏年事先排定的上海各家米行名單中,偏偏沒有想到過胡雪巖。這是因為胡雪巖的海運局主要收購谷米北運,與潘家祥干同樣營生,而非售米。這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令譚柏年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按他的籌算,隆昌米行的存米全部出手,他至少可得兩萬兩銀子的外快,而今卻打了水漂兒。于是譚柏年使盡了伎倆,費盡了口舌,終于使潘家祥毀了約。
胡雪巖很快得知潘家祥毀約的消息,他不因為對方愿付一筆罰金而高興,反而陷入莫名的煩惱之中。因為潘家祥的毀約若傳到圈內(nèi)人士耳中,將有損他的信用。潘家祥系山東富商,壟斷了北方民間糧米市場,在商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胡雪巖向來以誠為本,視信用為生命,如今不能取信于潘家祥,有何面目見商場同仁?于是,胡雪巖打定主意為自己的利益而戰(zhàn)。他沉思良久,想出了一套連環(huán)計。
第一環(huán),尋找譚柏年的弱點。
胡雪巖在商場征戰(zhàn)半輩子,極善于抓住對手的弱點和疏失,予以痛擊,無往不勝,十分靈驗。胡雪巖憑直覺認定譚柏年身為隆昌米行檔手,老板不在店內(nèi)主事,他必然營私舞弊以售其奸。石三官放任譚柏年作主張,豈無肥私劣跡?
胡雪巖搜索枯腸,細細回想與譚柏年做交易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對于別人來說,也許早就會忘記這些小事了。但胡雪巖畢竟是胡雪巖,他記憶力驚人,很快就記起一個情節(jié):有一次在同譚柏年討價還價時,譚柏年并不在意谷米的價碼,只是要求按一厘二的回扣,把錢存到“裕和”錢莊戶頭上。胡雪巖覺察到這筆錢可能被譚柏年私吞,而石三官毫無察覺。生意場上,檔手欺騙東家,“賬房吃飽,老板跌倒”,這現(xiàn)象比比皆是??梢酝茰y,此次潘家祥毀約與隆昌成交,譚柏年必然竭盡詆毀誹謗之能事,而為一大筆回扣力爭,使他獲得成功。
胡雪巖自知抓住對方狐貍尾巴,只須用力拖拽出洞,使其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則可戰(zhàn)而勝之,挽回敗局。
第二環(huán),抓住譚柏年的把柄。
胡雪巖以存二十萬兩銀子為條件,讓資金緊張的“裕和”錢莊的檔手谷真豪把“隆昌”米行檔手譚柏年在“裕和”的存款數(shù)目告之。
谷真豪果然送來明細賬,胡雪巖大喜過望,立刻按譚柏年每次存銀的數(shù)目,推算出“隆昌”近年來的生意情況,隆昌米行再無秘密可言,而譚柏年從米行中攫取的不義之財也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