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一層謀劃,多幾分勝算(2)

30歲后,你拿什么養(yǎng)活自己 作者:張笑恒


第三環(huán),入股“隆昌”米行。

胡雪巖假冒“裕和”之名,將譚柏年在“裕和”的存銀和利息結(jié)算賬單故意誤送至老板石三官處,使隆昌米行的老板石三官知道了譚柏年的所作所為。胡雪巖又找到了石三官,以入股三成、負責米行事務(wù)為條件,幫助石三官整頓米行,挽回損失,獲得石三官的允許。

第四環(huán),收服譚柏年。

胡雪巖把譚柏年的罪證出示,并說:要么送官處置;要么跟他安心管理米行,為他奉差,而且俸銀必翻番,任譚柏年選擇。在胡雪巖的威逼利誘下,譚柏年無路可走,只好死心塌地替胡雪巖效力。

第五環(huán),對付潘家祥。

潘家祥并不知道隆昌米行的變故,他絕對信任譚柏年。簽約付定金后,潘家祥急忙返回山東,尋找銷售谷米的合作伙伴。此時,北方數(shù)省旱災嚴重,莊稼連年歉收,饑民成群,朝廷嚴令各省督撫,開倉賑災,安撫饑民,以防民變。潘家祥看到這種情景,心中暗喜。饑民愈多,谷米愈不愁銷路,正可囤貨居奇、待價而沽,謀求最高的價錢拋售出去。

就在他在物色代理商時,胡雪巖請的一位官大人翩然來訪,愿以每石十五兩銀的價碼,購買兩萬石谷米。潘家祥估算一下,已高出進價近兩倍,除去運費打雜開支,這筆生意凈賺了十多萬兩銀子。當下潘家祥乘小火輪飛快回到上海,只等譚柏年如期交米。

眼看第二天便是行期,隆昌米行毫無動作,潘家祥聞訊急忙打轎到隆昌問罪,譚柏年一迭聲致歉,言稱米行已換了老板,他做不了主,凡事可問胡雪巖。潘家祥這才知道中了胡雪巖的圈套。此時交糧日期迫近,另找米行已來不及。到此時,潘家祥只好服輸,以每石二十兩銀子向胡雪巖買了兩萬石米。由此一算胡雪巖反敗為勝,并且凈賺了十萬兩銀子。

《中庸》里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殆;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弊鍪乱兄\劃,但更要方向明確,目的健康。這樣才能辦出正事、實事。

所以說,多一層謀劃就多幾分勝算。只有事前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才能在突發(fā)事件來臨時臨陣不亂,笑看風云。每個年輕人都應(yīng)該學會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和籌劃,制訂一份明確具體的計劃,才是面對所有困難所必不可少的法寶。做好計劃,然后切實執(zhí)行,失敗就會被你踩在腳下。

退一步是為了前進三步

《菜根譚》中曾這樣說:“經(jīng)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者,減三分讓人嘗。此涉世一極安樂法?!碧h運動員下蹲是為了更好地積蓄力量;拳擊運動員把拳頭縮回去是為了更有力地出擊。在做事上也是一樣,有時候退一步,是為達到前進三步的目的。

對于即將30歲的人來說,在不能前進的時候,你是否想過后退一步呢?退并不是意味著放棄,而是一種謀略。就像在拔河比賽中一樣,只有“退”得將別人拉了過來,才是勝利。退讓并不是軟弱,一時的退讓,只是為了獲得更大利益做的鋪墊和準備。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因為遭受陷害,被迫離開晉國逃亡。在逃亡過程中,晉文公受到楚成王的厚待,當時他就承諾說:要是他當了國君,希望晉楚兩國永遠和好,但是萬一兩國開戰(zhàn)的話,他一定會命令晉國軍隊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來報答楚國的恩情。當時,楚成王笑了笑,并未當真。

后來,晉文公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即位。公元前634年,楚國以宋國投靠晉國為借口,派成得臣率兵攻宋,宋國派人向晉國求救。晉國于是決定派兵攻打楚國的盟國曹、衛(wèi),這樣,晉楚兩國直接對上了。

這時晉軍的力量雖稍弱于楚軍,且又遠離本國作戰(zhàn),但已占領(lǐng)曹、衛(wèi)兩國作為前進的基地,況且齊、秦已與他結(jié)成聯(lián)盟,從而也很有實力。當晉、楚兩軍直接相對,正要開戰(zhàn)時,狐偃對晉文公說:“當初您在楚國為客時,曾對楚王說,萬一交戰(zhàn),晉軍一定退避三舍?,F(xiàn)在可不能失信啊?!睍x文公聽了不語,身邊的部將都紛紛反對。狐偃又說:“成得臣雖猖狂,但楚王的恩情我們不能忘。我們退避三舍正是對楚王表示謝意,并非怕成得臣啊?!贝蠹衣牶戎v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楚軍見晉退兵,以為晉軍害怕了,就在后面追。晉軍將士奉命撤退,見楚軍這樣氣盛、猖狂,不由得暗下決心,一定要打敗楚軍。晉軍一退就是九十里,待扎下營來,成得臣派人送的戰(zhàn)書也到了。第二天兩軍對壘,都想借此一仗置對方于死地。交戰(zhàn)開始,晉軍主帥先辛左派三軍中的下軍去攻由陳、蔡聯(lián)軍組成的楚軍中的右軍。這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晉軍一個沖鋒就將陳蔡聯(lián)軍擊潰了。接著晉軍主帥又命上軍主將狐毛假充晉軍主帥,迷惑對方。楚左軍主將斗宜申看見晉軍主帥旗,即指揮兵士沖殺過來,狐毛抵擋幾下假意敗逃,斗宜申不知是計,緊緊追趕。眼看就要追上,忽聽一陣鼓聲,晉軍主帥先斡率領(lǐng)精銳部隊攔腰殺出,狐毛也率隊反擊,兩邊夾擊,楚軍頓時慌亂。成得臣見勢不好,急令收兵,才避免全軍覆沒。

實際上,晉軍的“退避三舍”,是晉文公圖謀戰(zhàn)勝楚軍的重要方略。晉軍“退避三舍”后,退到了衛(wèi)國的城堞,這里距離晉國比較近,后勤補給供應(yīng)方便,又便于齊、秦、宋等各國軍隊會合。在客觀上,“退避三舍”也能起到麻痹楚軍、爭取輿論同情、誘敵深入、激發(fā)晉軍士氣等多重作用,將晉軍的不利因素變?yōu)榱擞欣蛩?,為奪取決戰(zhàn)勝利奠定了基礎(chǔ)。這樣,表面上的退卻,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晉文公的“退避三舍”,看起來好像并不是那么咄咄逼人,相反還有點軟弱,在向?qū)κ肿尣?。殊不知,這“讓步”里面卻大有文章,表面上的退步其實是為換取更大的進步和勝利。有進有退,能屈能伸,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

一個人若想成就自己的事業(yè),那么就必須擁有一個冷靜的頭腦。以退為進是一種大智慧,“退”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暫時的隱忍,勾踐若不臥薪嘗膽,何以作出以“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韓信若不忍胯下之辱,何以有“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的成就。連老子都說“以退為進,以與為取”,可見“退”是一種何等的謀略。

著名的“企鵝沉潛規(guī)則”中曾提到過:企鵝上岸很有意思,它先是猛地從海面潛入水里,盡力沉下去,直到一定的深度,才會奮力向上,猶如離弦之箭,漂亮地沖上岸。企鵝盡管身軀肥胖笨拙,卻能借助海水的壓力和浮力,以讓人意想不到的特殊方式上岸,這種上岸方式,其實也是一種蓄勢待發(fā)、以退為進的策略。沉得足夠深,才有力量浮上來。

對于未滿30歲的人來說,未來的路還很長,到達羅馬的方式也有很多。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選擇暫時的退卻,做好一切準備,換種方式再前進,何嘗不是一種明智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