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日本留學與剪辮子(4)

周氏三兄弟 作者:黃喬生


1903年農(nóng)歷3月,嘉納在弘文學院開立了他的柔道講道館的牛入分場,招收中國留學生參加訓練。魯迅、許壽裳等三十來名學生報名學習。從體育運動中,魯迅體會到日本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注重對頑強斗志的培養(yǎng)。日本人雖然個子小些,但也可能正是因為個子小,就特別強調(diào)精氣神的涵養(yǎng)。他們做事有一種認真的勁頭。而中國人卻馬馬虎虎,萎靡不振。西方人將中國人說成東亞病夫,同在東亞的日本人卻脫穎而出,正在朝健康、富強的目標邁進。他們是中國人的榜樣。魯迅一生都認為中國人應該在一些方面向日本人學習,其中辦事認真是首先應該學習的。

中國學生學習柔道,最礙事的先要數(shù)頭上的辮子。一開始,大家將辮子一圈一圈地盤在頭頂。但進入扭打練習,辮子總要散落下來,不得不停了手來整理。男子漢們尚武的場所,仿佛變成女子梳妝的閨閣。很多人覺得難堪和恥辱,剪辮的呼聲越來越高。

多少年的強權政治和殘酷的屠殺,已經(jīng)使中國人習慣了這種被奴役的地位,但他們一到國外,立刻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而覺悟。因為外國人常把這個事實以諷刺和譏笑的口吻說出來,增加了他們的屈辱和難堪。行走在倫敦的大街上,人們大呼“披克臺兒”(pigtail,豬尾)、“賽維基”(savage,野蠻人),走在東京的大街上,日本人呼之為“鏘鏘啵子”(拖尾奴才)。所以,擺脫奴役的第一步,哪怕是象征性的,就是將這可恥的、累贅的辮子剪掉。

魯迅的好友許壽裳已經(jīng)剪掉了辮子。

魯迅在革命風潮的感召下,毅然將辮子剪去。他是江南班里第一個采取行動的人。他心情極為興奮,跑到好朋友許壽裳的自修室里,許壽裳表示祝賀,說:“啊,壁壘一新!”魯迅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頭頂,兩人相視一笑。

緊接著又有好幾個人去理發(fā)匠那里剪了辮子。

在清朝,剪辮子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不臣服、造反的表示??吹綄W生們紛紛剪辮,清廷駐日使館的學生監(jiān)督坐不住了。負責江南班的名叫姚文甫,更是氣憤填膺,聲言要停了剪辮學生的官費,并將他們遣送回國。

不過,幾個膽子大的學生有辦法。他們知道,這姚文甫雖然平時在學生面前道貌岸然、威風八面,自己卻不干凈,其時正和一個女人私通。青年人最痛恨這樣的偽君子,決定教訓他一下。鄒容、陳獨秀、張繼等人看準一個機會,趁他與那個女人相會的時候,闖將進去,批了他幾個嘴巴,然后剪去了他的辮子。第二天,將他的辮子掛在留學生會館門前示眾。一時間,輿論嘩然,姚文甫臭名昭著,只好卷鋪蓋回國。不過這樣給政府官員造成難堪,學生方面也吃了大虧,幾個執(zhí)行這次任務的學生被送回國。

剪辮子在那個革命激情賁張的年代,又是在外國,盡管有人反對,實際上是并不怎么危險的。過不多久,在魯迅回國探親時,壓力就顯現(xiàn)出來。

尷尬的辮子

他早就聽說,有剪了辮子的人回國遭到老百姓甚至自己親友斥責的事。但沒有想到場面是那樣難堪。沒有辮子而在國內(nèi)的大街上走,簡直是個怪物。人們指點點點,或竊竊議論,有的甚至放大聲音在后面罵將起來。

在國內(nèi),被人剪了辮子,要么是大逆不道的造反派,要么就是犯了什么罪,尤其是犯了通奸罪,被人捉住,強行剪除——就像江南班的學生監(jiān)督姚文甫。

魯迅一下子清醒了。無論東京留學界革命的聲浪多么高,國內(nèi)人民群眾的覺悟卻還是這樣的低。他們需要啟蒙,需要接受新思想。

當時在國外剪了辮子的人,回國后唯一的辦法是戴一條假辮子,暫時應付一下。魯迅在上海也買了一條。不過,假的總歸是假的,戴在頭上感覺不舒服且不說,特別令人擔心的是很容易掉下來,招來路人更加肆意的嘲笑?;氐郊依?,親戚和鄰居們也覺得他的打扮很不順眼,背地里嘰嘰喳喳,連疼愛自己的親人也覺得臉上無光了。本家的伯文叔甚至揚言要去告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