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只是對語言的不全面的定義,但實際上我們學漢語的時候,并沒有受到它的太多困擾,因為我們是從生活中學漢語的,詞典只是起到了印證作用。但是我們學英語時就不一樣了,我們沒有生活,只有詞典。
詞典在這時候對我們所起的負面作用是:
1.如上所述,對一個詞的定義并不能讓你對這個詞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它缺失了這個詞的很多外圍的東西。實際上很多人查英英詞典,看了半天英文解釋,最后還是不知道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還得查一下英漢詞典——但是翻譯過來的漢語詞跟原詞還是有距離了。
2.通過前文你應該已經(jīng)知道,英漢詞典把英語單詞翻譯成漢語后,打亂了英語單詞的歸納體系。好比讓你參觀肉聯(lián)廠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你看到卸成幾十塊分類包裝的雞肉要是還能看出這只雞原來的樣子那就怪了。(有些小朋友可能以為那圓滾滾的雞腿本身就是一種動物吧?)
可是我們離不開詞典,這里我想強調的是對詞典應該科學使用。如果有條件和能力(不是非讓你出國),我們一定要從生活中學每一個英語單詞。先獲得對一個單詞的一些切身感受,再去查詞典,效果是大為不同的。查英語單詞時要像查漢語詞典一樣,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即可,不可讓這個“意思”進入你的語言思維,你要記住的仍然只是這個詞的字面。從這個意義上說,你要把詞典當成燙手的山芋,懂得一個詞的意思后就要盡快扔開它,嘗試去用那個詞本身,而不是只記得一大堆漢語釋義。
實際上我們對英漢詞典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可以做——這反而可能要你在一個階段內花很多時間在詞典上——那就是給你從前的英語重新洗牌,細看每一個詞在詞典里的諸多釋義,從中找到這個詞的本義,感受它的字面,把從前記住的引申義洗掉,代之以它實實在在的本義。這個工作其實是相當有趣的,因為你總能發(fā)現(xiàn)驚喜,這種思維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帶來的快樂你可能看一百部中國電視劇也得不到。
一般來說,本義往往出現(xiàn)在詞典的第一條解釋里。如果分不清,可以看看后面的一些引申義和短語,如果很多引申義和短語都用了這個詞的某一個形象,那這個形象就是本義。
編一本英英詞典或英漢詞典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幾十個人往往要耗費半生精力,但編一本漢英詞典卻又出奇地簡單:你只要拿一本英漢詞典,把所有的漢語釋義抄下來,再按照漢字重新排序,把所有的英文“對應詞”(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完全的對應)附到后面就行了。這就像洗兩副撲克牌,英漢詞典是把英語這副新牌洗進雜亂的漢語牌里,漢英詞典是把漢語這副新牌洗進雜亂的英語牌里——最后到手的是兩副亂牌。
對漢英詞典這東西要小心,我的感覺是可用,但不可重用。一個漢語詞后面列出了很多英語單詞或短語,但你惟一能確定的是不在這里面的某個英語單詞絕對沒有這個漢語詞的意思。也就是說,它只能排除,并不能讓你知道在某個語境下到底應該用所列出的英語單詞中的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