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你從來就沒學過真正的英語…

英語學習漫談:像嬰兒一樣學英語 作者:陸人


莊子說過,你把一個箱子鎖得嚴嚴實實的,小偷來了,連箱子一起抱走,還怕你鎖得不結實他搬起來不方便——這就是中國鎖的現(xiàn)實。

鎖,是一個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工具,一把簡簡單單的鎖,其實是防不住暴力侵犯的,只有在相互尊重財產(chǎn)的契約社會里,鎖才能真正起作用。你把你的財物用一把小小的鎖鎖上,只要key在你手里,你就可以高枕無憂,有了key,你就能輕易地獲得你的財物。所以,在一個私有財產(chǎn)和契約都很發(fā)達的社會里,key的作用就很大了,簡直可以說有了key,你就擁有了一切。

所以key對英國人很重要,很常用,他們會自然地用“key”去說很多其他東西。

中國古代好像不怎么用鑰匙,至少我看古代文字中提到鑰匙的時候很少,家里有了金銀財寶,挖個坑埋起來的情況倒是常見。富一點兒的大戶人家不信任鎖,寧可養(yǎng)家丁護院,窮人家也沒必要用鎖。中國不是尊重私人財產(chǎn)的契約社會,鎖的用處自然就不大了。

比較一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農(nóng)夫的破屋,風雨可進,國王不可進”的兩種境界。

鎖在中國沒什么用,所以人們對鑰匙也不熟悉,自然不會把“鑰匙”發(fā)展出很多意思了。實際上我懷疑早先很多中國人可能一輩子也沒用過鑰匙。扯得有點兒遠了……

  三個問題

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我強調認單詞要認它的本義,并不是讓你遇到每個單詞都去查它的詞源。我們學漢語的時候沒有用到《辭源》,學英語的時候也不必用到,當然了,去查一查也沒什么壞處。

我們學的是現(xiàn)在的英語,只要知道它在當代的意思和用法就行了。詞是發(fā)展的,與早期的意思相比,大多數(shù)詞現(xiàn)在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我們要活在“當下”。(這是一個多么難聽的詞啊,難以置信的是現(xiàn)在很多節(jié)目喜歡用它。)

嬰兒在學習語言的時候,用到的唯一工具就是他/她的智力。他們能很快判斷出一個詞的哪個意思是其本義,因為那個意思最本質、最核心,而且那個詞在呈現(xiàn)出其他意思的時候,往往是與別的詞組合在一起。

這就像判斷誰是媽媽一樣,嬰兒會發(fā)現(xiàn),媽媽只有一個,阿姨卻可以有很多,所有的“阿姨”都是由“媽媽”衍生出來的,和家庭的核心關系相比,“阿姨”是附屬關系。“媽媽”可以和爸爸組成家庭,“阿姨”卻不可以。(有時候也可以……)

現(xiàn)在,我最開始說的那個困惑可能有答案了。中學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我看見“table”是“桌子”,“apple”是“蘋果”,“rose”是“玫瑰花”,心想:外國人為什么不直接說“zhuōzi”、“pingguǒ”、“méiguīhuā”呢?

在當時我的心里,“zhuōzi”這兩個漢字就是這種長腿家具在我的思維體系中的鏡像,我腦中所有關于這種長腿家具的思維都是通過“zhuōzi”進行的。現(xiàn)在我明白了,英國人腦中所有同類的思維都是通過“table”進行的,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再談一談關于本義的一個小問題,并不是所有字面相同的單詞都可以歸納到一個本義上的,這種現(xiàn)象叫同形異義。由于語言的發(fā)展,有些詞原本是各走各的路,后來卻慢慢變得一模一樣的詞了,但他們的來源是不同的,所以本義也不一樣。比如“tear”(眼淚)和“tear”(撕),“l(fā)ast”(最后)和“l(fā)ast”(持續(xù))。漢語也有這個現(xiàn)象,如“前后”的“后”和“王后”的“后”,本來是不一樣的,“前后”原來寫成“前後”,自從封建皇權被打倒就簡化成了“前后”。這個時候就不能硬往同一個本義上靠了。但是,同形異義的詞畢竟不是主流,也不影響我們的記憶。你就把它當成另一個詞記好了,它在另一個體系中也會生根開花,長出很多枝條。

  單詞字面的含義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現(xiàn)在,不知道你再看到英語單詞的時候,會不會產(chǎn)生一種陌生感,原先以為確定無疑的意思,其實只不過是引申義,而我們通過引申義獲得的對這個詞的感受,與英國人看到其本義時的感受可能大不相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