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線”、“繩”還是“掌紋”,具體化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它出現(xiàn)在不同的詞的前面或后面。這是一個簡單到我們不會注意的原理,在漢語里同樣生效,是一個連編詞典的人都想不起來,卻對非母語的人造成很大困惑的秘密。
當“l(fā)ine”出現(xiàn)在“fishing”后面時,一定是魚“線”;當“l(fā)ine”出現(xiàn)在“ofhisface”前面時,一定是“皺紋”;當“railway”和“l(fā)ine”連起來時,一定是鐵軌;當好多人站成一個line時,你絕不會把它當成是“隊列”以外的其他意思。
這時我認識到,“l(fā)ine”的本義是線,但是這個本義有很多變身……且慢,它真的有很多變身嗎?
突然,我被一個認識弄得頭暈目眩起來,好像看到一條條line在我眼前站起來,不緊不慢地對我說:我,從來就沒有變過,變的,是你的心。幾十秒鐘的不知所措之后,我終于認清了形勢,并且接受了這個可怕的現(xiàn)實:“l(fā)ine”的確從來沒有變過,變的,是我的心。
“l(fā)ine”的本義是兩點之間的一段細長的東西(我就不說它是“線”),這就是它,從來沒有變過,也沒有任何歧義。它放在20種不同的語境中,就能代表20種不同的東西,但這些東西,無一例外都有能構(gòu)成line的相同的特質(zhì)。所以,改變的是語境,不是“l(fā)ine”。
英國人在看到“l(fā)ine”的時候,只看到“l(fā)ine”,沒看到“鐵路”、“掌紋”、“隊列”、“運輸系統(tǒng)”……他們根據(jù)語境,就能知道“l(fā)ine”在此時此刻代表的什么特定的東西,但要點是他沒說出這些東西,他說的就是“l(fā)ine”。
明白了嗎?
那些變身,只有中國人能看到,英國人是看不到的!漢語里沒有一個詞和“l(fā)ine”一樣,能完全涵蓋它的20多種意義,漢語根本就沒有“l(fā)ine”這個概念!漢語和英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歸納體系,我們看到“l(fā)ine”在不同的語境中時,只能用不同的詞去翻譯它,若非如此,我們就無法理解,我們就說不出人話。
大多數(shù)人學英語時,是在把無數(shù)個英語的歸納體系打碎,去歸納到另外無數(shù)個漢語的歸納體系中。這樣一來,英語的合諧統(tǒng)一的世界就被你毀滅了。
英語這種歸納體系造成的后果是,大多數(shù)詞的概念在漢語里是完全沒有對應的。所以學英語單詞實際上學的是千千萬萬與漢語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過也不用太難過,漢語里大多數(shù)詞的概念在英語里也沒有。只要不跨語言,你的智商就還在,不用擔心。
跨過那道門來到反重力的宇宙了嗎?我們從前眼中英語世界的幻象可以崩塌了吧?我們以為我們活在真實的世界里,其實我們活在虛幻的想象之中。
我后來倒是也沒有真的吐出來,但是我發(fā)現(xiàn),往后再看到英語的時候,我慢慢地不會翻譯了,因為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完全準確地翻譯——就像一個不會漢語的人似的。
是喜?是憂?
帕瓦羅蒂是高音C“鑰匙”之王
現(xiàn)在要再強調(diào)一下,以“l(fā)ine”為例,英國人看到“l(fā)ine”的時候,只看到“l(fā)ine”,看不到我們把它翻譯成的各種漢語詞——線、索、繩、界線、皺紋、掌紋等——的字面,所以他們看到的“l(fā)ine”,是清清楚楚,毫無歧義的,我們看到的卻是幾十個不同的詞,你說亂不亂?甚至就是“peoplestandinline”這么一個簡單的句子,我們都會猶豫一下“l(fā)ine”到底是“隊”好是“排”。這就是跨語言的痛苦。現(xiàn)在我想讓英國人也痛苦一下,同時也讓你更好地理解“眼中只有l(wèi)ine”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