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你從來就沒學過真正的英語…

英語學習漫談:像嬰兒一樣學英語 作者:陸人


一個詞你看過50遍后,它的字面意思可能會消失得干干凈凈,只剩下它的真實意思帶給你的感覺,如果你有了這種感覺——恭喜你,你學會了。

把腳氣叫“運動員腳”很怪異嗎  

很幸運,我沒有得過腳氣,所以也沒法體會“腳氣”這個詞所帶給人的痛苦感。“腳氣”在英語里是“athlete’s foot”,也就是“運動員腳”。英美人當然就是把它讀成“運動員腳”的,他們不會在腦子里拼命尋找那個只有專家才懂的拉丁名詞。

“運動員腳”的得名來自于20世紀初美國報紙上一則治療腳氣的廣告,廣告拿運動員的腳說事,說運動員老得腳氣(在“運動員腳”這個詞出現(xiàn)前,當然就有人得過“運動員腳”這種病,稱為ringworm或tinea,即癬),用了我們的藥就怎么怎么樣。當時的運動員的確老得腳氣,因為運動多了腳老出汗,而且體育場館的設施比較簡陋,更衣室也不衛(wèi)生。但是經(jīng)過廣告一宣傳,人們就把運動員和腳氣掛上了鉤,好像世界上只有運動員得腳氣似的。其實“運動員腳”就是我們的“香港腳”。

“運動員腳”是怎么來的并不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命名過程。如果當時的廣告是宣傳治腳踝扭傷的,今天人們恐怕就會“管腳踝扭傷”叫“運動員腳”了。一個詞或短語的形成,也許來自一個很長的故事,這個故事通常需要一段話才能說清來龍去脈,至少也需要一句話,但是詞或短語只能選其中最核心的幾個字,所以初看之下往往不知所云——余下的部分就要你自己補足了。

這種詞或短語,初看怪異,但正如前文所說,你看過50遍后,很快就會忘記它的字面意思。你覺得“運動員腳”怪異,那你覺得“香港腳”怪異嗎?“網(wǎng)球肘”怪異嗎?

或許外國人覺得我們最習慣說的“腳氣”才最怪異呢。

  “高尾了”與“踢了桶了”

“high tailit”與“kick the bucket”是兩個成語,意思分別是“快跑”和“死”。但如果看到這兩個短語的時候把它們就當成“快跑”和“死”,那就太沒意思了。

“high tailit”指的是動物在逃跑的時候總是把尾巴翹得高高地,玩命地跑,19世紀初的美國西部獵人由此創(chuàng)造了“高尾了”這個詞。這個詞用于人的時候,當然是比較滑稽的,所以美國人在說“高尾”的時候一定是想追求那種可笑的感覺——這和“快跑”差別太大了,而且英語里也不是沒有“run fast”,可他們就是想說“高尾”。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选案呶病痹谛睦锵氤伞翱炫堋蹦??北京話不是還有“撒丫子”一說嗎?跟“高尾”有一拼。

經(jīng)過上面的分析,我想你不會再把“kick the bucket”看成“死”了吧?你看見的是“踢了桶了”,你說出的是“踢了桶了”,你的意思就是“踢了桶了”?!疤咄啊钡膩須v是人自殺的時候要先站到一個桶上,把脖子伸進繩圈后,再把腳下的桶踢翻。兩三年前杰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里曼演過一個電影,就叫“Bucket List”(《遺愿清單》)。

“踢了桶了”是一個詞,正如漢語的“翹辮子了”也是一個詞。你不需要知道“翹辮子”的來歷,但你會用它——多形象,多滑稽啊。

不要再把這些生動形象的短語翻譯成冷冰冰的概念了,你在漢語世界沒有這樣做,在英語世界也不要這樣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